分享

这个人千年来一直被贬低,直到近代,人们纷纷称其“伟大改革家”

 快乐老年435 2018-06-06

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朝廷内外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

王安石施行改革时,真是步步受制。内有自身改革派的意见不一,外有保守派的排斥,而他唯一后盾就是宋神宗,但是,其意志却飘摇不定。他是很想让自己的国家富起来军队强起来,但是,一涉及到具体的改革,却摇摆不定的态度,让王安石受到的政治阻力有增无减。

这个人千年来一直被贬低,直到近代,人们纷纷称其“伟大改革家”

在变法被接受的同时,保守派的司马光也被提拔。司马光也看到了国库上的空虚,但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节流,应该削减各项用度。神宗当然是很赞同这项观点,于是,马上设立相关部门来进行用度上的裁减,并且,任用司马光为头头,减少开支。

但是,这种得罪人的苦活司马光可不做,而且,他也不认为这是一项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简单任务,所以,他以要编书为由拒绝了神宗的指派。

王安石在谈论国政时,坚决反对司马光的看法,他认为:“要补充国库,关键在于要会理政,不用增加农民的赋税。”而司马却认为:“这样的说法只不过是对搜刮民脂民膏的美化,试想啊,这天下间能产生的财富,要么是在人民手中,要么就在国库,如果,在不加税的情况下国库又能很充盈,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这个人千年来一直被贬低,直到近代,人们纷纷称其“伟大改革家”

不过,在两人的针锋相对中,神宗还是站在了王安石这边。

其实讲道理,这两人之间的分歧是有,但并不严重,甚至说,开源和节流并不矛盾,可以同时进行,如果,能够相互配合,一定会事半功倍。但是,他们两个身在官场,有时候,在党争中,一切理性都会被淡化,最终都会两败俱伤。

王做什么,司马都会插一脚,就在王裁减军队的时候,司马上书说,这会导致士兵们人人自危心生怨怼,所以,请皇帝再考虑考虑。可以说,在这件事情上面杠,他就有些意气用事了。

与此同时,王派内部也开始出现裂。

这个人千年来一直被贬低,直到近代,人们纷纷称其“伟大改革家”

首先,苏辙开始打起了退堂鼓,因为他看到,王的举措和自己最初预想的大相径庭,并不能有力缓解三冗局面。于是,苏辙改投保守派,投入了司马的怀抱。经此一事,王深受打击。其实,在王的具体改革中,一直都在兼顾解决三冗问题。理政会促进生产的发展,调动人民的建设和创业积极性,这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但是,保守派实在是不太理性了,为了杠而杠,最终,导致王做什么他们都一律反对,根本不管是对是错。

王对同僚的不理解不支持根本不在乎,改革需要的勇气他有,而且很足够,但是,神宗的摇摆不定却让他心力憔悴。雪上加霜的是,交趾入侵宋朝的时候,竟然,也拿发对王安石变法作为幌子,以此,让自己的侵略变得合情合理。王对此十分愤怒,亲自撰写文章,指着交趾军干预宋朝内政的做法,为南征军加油打气。

这个人千年来一直被贬低,直到近代,人们纷纷称其“伟大改革家”

南征军节节胜利,最后,打到了交趾首都,迫使他们只好求和,并且,以自己的部分国土作为求和条件。这场战争中,虽然,宋朝最终胜利了,但是,在这一年多时间里,由于,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宋军也蒙受了极大的损伤。在胜利前的两个月,王丢掉了相位,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这是最后一次动静了。

随后,心灰意冷的王安石辞去了身上仅剩的官职,并且,在江宁这个地方过着平静的退休生活。神宗归天后,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马上就沉寂了下来。

这个人千年来一直被贬低,直到近代,人们纷纷称其“伟大改革家”

纵观这场运动,失败的原因其实有很多,神宗的态度其实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他实在是太过优柔寡断,最终,导致一遇到保守派的反对就连忙做出退步。另外,为了不让争斗过于激烈,他只好向豪强妥协,导致变法直接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根基。王每走一步,都要做出几分妥协,所以,最终一直都没有真正实现自己的想法。

其次,朝廷党争也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朝中很多官员不关注这个决策好不好,他们只关心提出这个决策的是哪个派系的人,所以,王在改革过程中没少受他们的牵制。不过,即使受到了这么多阻力、遭遇了这么多困哪,这次变法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的。

在赋税中,改革后比改革前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根据史书中的记载可知,不仅是土地面积有了扩大,而且,手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矿业的产量竟然比前朝还要高出许多。最明显的进步在军队中,在王的主导下,军队中的马匹数量大幅增长。以前的话,要获得6000匹马,需要二十年的工夫才能凑齐,改革后嘛,四五年时间就足以搞定了。

这个人千年来一直被贬低,直到近代,人们纷纷称其“伟大改革家”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然而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法令颁行不足一年,围绕变法,拥护与反对两派就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及斗争,史称“新旧党争”。其实,对于王的评价,后世观点不一,而且,分歧一直存在,和宋朝时一样。

有人说,王是个说大话的男人,根本没有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现实。按照传统的评价,王安石变法之“急政”或“苛政”本身有问题,引起激烈的“党争”所以导致北宋的灭亡。一直到了近代,当时国人面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急欲变法而“富国强兵”,遂使商鞅、王安石等都得到肯定的评价。此时,人们赞扬他是个真正的改革家,能不惧阻力前行,很让人敬佩。

现今,所有的是非都已经成了历史,他永存丹青之上,我想这也就足够了吧。

参考资料:

『《王安石变法》、《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