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光有多恨王安石:他打下的领土,一寸不要,全部送给西夏!

 茂林之家 2023-03-30 发布于湖南
文章图片1

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两人原本性情相投,是一对惺惺相惜的好朋友。

但王安石,是个与变法同在的男人,和从小就知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到后期却因为政治观念不同,经常闹不和。

司马光说王安石“不晓事,又执拗耳”,还给王安石取了个外号叫“拗相公”,而王安石则评价司马光“司马君实,君子人也”。

北宋朝堂上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新党”和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旧党”展开内斗。

文章图片2

王安石被罢官之后,司马光成了宰相,废除了王安石所有的改革法,并且还准备将王安石变法时打下的两千多里疆域,拱手让给西夏。

后来因为司马光的决定,导致宋朝被西夏吊打,司马光也因此被后世称为“宋朝的掘墓人”。司马光为何要归还这好不容易打下来的疆域,难道仅仅是因为政见不合吗?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俗话说“掌握知识,并不一定掌握真理”,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君子,但在宋朝腹背受敌的时候,君子也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君子和而不同,从政治上来看,王安石和司马光是水火不容的政敌,但他们的党争,光明正大,从未有半点苟且。

文章图片3

两人立场不同,自然思想也不同,司马光和王安石说不上来有什么恩怨情仇,无非是政治理念南辕北辙罢了。

庙堂之高,难分伯仲,当局者,没有上帝视角,不知未来如何,他们都在极力的为这个国家的兴盛而努力。

王安石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而司马光则在王安石命悬一线时,替他求情,称王安石“有君子之风,胸怀坦荡,忠心耿耿”。

尽管两人从未有过私怨,但政治不合,却足以撼动国之根本

文章图片4

千百年来,凡是改革者,都会遭到无数人的反对,王安石也不例外,只不过他的政敌,恰好是保守派司马光。

北宋时期,西夏、辽国、吐蕃三面环敌,但奈何宋朝武力,一向不太强盛,总是受人威胁。

西夏原本是拓跋李氏的一支部落,在宋太宗时期突然崛起,成了宋朝的心腹大患。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为了扩大疆域,持续对宋朝发动战争,宋军损失惨重,一退再退,只能依靠西军镇守边关,和西夏对峙。

在宋朝历史上,曾有一次开疆行动,也就是“熙河开边”,这一历史性的举措,就是在王安石变法之时,在他的指挥下,由王韶具体实施的。

文章图片5

宋朝官员大都无为而治,有抱负,有理想也就青史留名的这些人,王安石就是这些人中最特别的那一个。

后世对王安石的印象,大多都是简朴、不慕名利、才华横溢,个人作风良好,且从不纳妾以及不爱干净。

当然,不爱干净这一点,很有可能是被人抹黑的。

王安石从小就有一颗济世报国的心,人们夸他少年天才,过目不忘,年轻有为,任地方官时,声名远播,朝廷便想让他来中央做官。

但是,王安石拒绝了,他给出了一个让人咋舌的理由。

文章图片6

他说因为他太穷了,东京城中物价太贵,活不起。要知道,当时的皇帝可是宋仁宗,那个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让家家户户都可以夜不闭户的宋仁宗。

王安石真的太哭穷吗?不完全是,他的确很穷,但他更多的是在为宋仁宗传达一个思想,那就是国家政策存在漏洞。

放眼望去,在北宋死气沉沉的朝堂之上,竟然只有王安石一个居安思危,意识到了太平日子底下存在的危机。

之后朝廷几次三番的邀请王安石,王安石这才应朝廷所请,前往中央。

来到了天子脚下,王安石真真切切的看到了民间百态,想要变法的心越发强烈。

文章图片7

于是,王安石便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上万字的奏折,递到了宋仁宗面前,但当时宋仁宗已经到了晚年,对于王安石的意见,选择了视而不见。

王安石一气之下撂挑子不干了,申请外放,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

一转眼,到了宋神宗年间,宋神宗年轻气盛,抱着雄心壮志登上了皇位。

看着大宋朝这半死不活,强敌环伺的处境,宋神宗决定做出改变。但他年纪轻轻,缺少经验,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候,有人向他举荐了王安石

文章图片8

宋神宗如获至宝,喜出望外,立马将王安石请回了东京,王安石的春天,再一次迎来了花开。

纵被春风吹作雪,决胜南陌辗成尘

宋朝从开国以来,一直存在着“三冗问题”,即“冗兵、冗费、冗官”,宋朝崇尚以文治武,以文治国的方针,导致三冗问题越来越严重。

这颗毒瘤导致宋朝的武官一直被压制,疆域频频受人侵扰,但却得不到最根本的解决,一有战事,宋朝的官员第一想法就是和谈,而不是以牙还牙。

文章图片9

因为三冗问题,导致国库没钱,军队羸弱,所以自然而然,国力也跟着下降,宋神宗的抱负,就是要一雪前耻,为老祖宗洗刷耻辱。

所以对于一直侵扰大宋的西夏,宋神宗和王安石都决定用武力来解决,因此也就有了“熙河开边”这一举措。

宋朝一直长期坚持募兵制,导致军队之中都是滥竽充数的人,这些人贪生怕死,战斗力低下,因此宋朝的战斗力一直不行。

对于冗兵的问题,王安石提出,裁军,练兵,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这就是著名的“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

文章图片10

熙宁元年,王韶响应王安石的号召,向宋神宗献上《平戎策》,“收复河湟,招抚羌族,孤立西夏”。

欲取西夏,先复河湟。王韶所说的河湟,是今天甘肃临洮临夏等地区,收复河湟,就能够深入西夏腹地,瓦解西夏的势力。

王安石和宋神宗对《平戎策》大加赞扬,于同年开展计划

这一计划在当时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司马光认为这一计划太过耸人听闻,于是联合朝臣反对“熙河开边”。

尽管保守派一直在反对,但好在宋神宗坚持,北宋虽然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但最终还是收回了自安史之乱后,丢失的两千多里疆域。

文章图片11

熙河开边十分烧钱,后世的史学家认为,它也是导致北宋灭亡的一个关键性条件,但在当时来看,这一举措的确起到了作用。

王安石和王韶想要通过收复河湟来灭亡西夏,奈何当时河湟的经济太过薄弱,不能给宋朝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即便如此,宋朝还是扬眉吐气了一把,西夏腹背受敌,一度在灭亡的边缘徘徊

但这种情况,却在王安石下台之后,发生了扭转

司马光拜相,将王安石之前所做的一切都给否了,司马光认为维护河湟的成本太高,不利于宋朝发展,于是便废除了熙河开边。

文章图片12

西夏人正愁看不到希望,司马光这么做,正中下怀。

司马光为什么要反对熙河开边,北宋拿回丢失的领地难道不好吗?保守派一直坚持的,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理想?

保守派在当时势力强大,其成员包括苏轼、苏辙、欧阳修、韩琦等人。他们认为新法不利于国家发展,于是在朝中不留余力的攻击王安石。

熙宁七年,宋神宗顶不住压力,罢黜了王安石,熙宁变法算是走到了终点,虽然一年后王安石再度拜相,但没几天,又主动辞职,归隐山林。

文章图片13

王安石罢相之后,宋神宗也在不久后去世了,宋神宗去世之后,宋哲宗登基,高氏垂帘听政,司马光拜相。

新法如风散去,赵家王朝危矣

风水轮流转,司马光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便开始废除新法。其实新法中,不乏有一些为国为民的新政策,但司马光不论好坏,一律罢黜

司马光在废除新政的同时,还准备和西夏和谈。

保守派官员韩维认为“兵之不可不息者有三,地之不可不弃者有五”,于是司马光便采纳了“尽以向者王师所得土地还赐夏国”的意见。

文章图片14

宋朝烧钱无数得来的两千里疆域,司马光竟然如此爽快的要还给西夏,他的观点遭到了新党的强烈反对,而司马光即便是在抱病卧床休息的时候,还在上奏折,请求弃地。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司马光觉得“熙河开边”太过烧钱,不利于宋朝士大夫的“民生”。

王安石罢相之后,后续的战略部署也跟不上,而且朝廷内部一直在开展党争。

王安石变法以来,宋朝的国库有了很大的增收,军队的战斗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宋朝积弊已久,问题早在开国之前就一直存在。

旧党反对的根源在于,王安石变法损害了士大夫的利益

文章图片15

在我国古代,社会阶级划分严重,社会上士人和官吏统称为士大夫,加之宋朝重文轻武,文人的地位会更高一些,所以宋朝时,往往都是士大夫名利双收,而朝廷国库空空。

王安石的变法在于强国利民,但曾在宋神宗时期,文彦博曾对宋神宗说“陛下与士大夫共天下,非与百姓共天下也”。

对于上层阶级来说,百姓就如同猪狗,是他们荣华富贵的铺路石,朝廷每年的赋税,有一大半流入了士大夫的口袋,可一旦变法,这些钱将不再属于他们

所以,王安石的变法不能继续,司马光作为其中代表,开始和王安石在朝堂上斗法,他主张“不和西戎,中国终不得高枕”。

文章图片16

他的主张,引来了新党的不满,当时时任中左相的蔡确、右相韩缜等人坚决反对司马光。

值得一提的是,苏轼原本也是旧党,但后来外放多年,了解了变法对百姓的好处,所以上书反对旧党,却再一次遭到驱逐。

当时朝中大多数大臣认为弃地,就是宋朝在自取其辱,文人们不上阵打仗,光靠一张嘴夸夸其谈,治理天下,而不听取武将的意见,这样下去迟早会埋下祸端。

对于旧党而言,熙河开边是不是收复两千里疆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熙河开边是新党最为闪耀的政绩之一,能为国家开疆拓土两千多里,是多么大的功绩。

而这个功绩,偏偏是自己的政敌搞出来的。

不光如此,熙河开边原本的计划,直到王安石罢相都没有实现。

文章图片17

在王安石的计划中,通过熙河开边,拿下河湟,然后在河湟发展经济,整顿兵马,最后拿下西夏。

可变法搞到最后,却发现,朝廷拿下了河湟,却没有拿下西夏。

到了后期,朝廷发现,河湟地区太穷了,想要发展经济,就是拆东墙补西墙,这无异于损害了士大夫的利益。而且西夏地理状况特殊,宋朝的武力一向羸弱,根本搞不定。

王安石罢相之后,朝中的新党势力依然庞大,司马光刚上任时,身边虽然只有一个尚书左丞。

但他却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所以才敢坚持废除新法,归还熙河六州。

文章图片18

结合这几点来说,大致就是司马光极力想要弃地的原因了,不久之后,新党的很多官员都在弹劾中下台,旧党重新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

这时候,司马光已经派人在和西夏进行和谈,商量还地事宜,但旧党内部,却在此时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苏辙等人不同意将整个熙河六州都放弃,而且弃地也是有条件的,需要西夏用俘虏来还

但司马光却主张将整个熙河地区都放弃,还说出那句“千古名句”:窃人之财,既为所执,犹不与之可乎。

文章图片19

意思就是说,宋朝窃取了西夏的地盘,这样做不地道,气的新党成员安焘,当即对司马光破口大骂。

因为新党的极力反对,熙河六州的事情一直悬而未决,后来没多久,司马光和西夏国主几乎同时去世,宋朝重启条件,和西夏和谈。

司马光去世三年之后,弃地方案才开始正式执行,而这一次,宋朝的新党几乎全部被赶出朝堂,旧党执政,宋朝的江山迎来了新的噩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