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敢作敢为的冯太后:推行“太和改制” 为民谋利益

 铁血老枪 2018-06-06

敢作敢为的冯太后:推行“太和改制” 为民谋利益

冯太后的身世

冯太后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出生于长安(今西安)城里一户汉族官宦人家,她的父亲名叫冯朗,担任秦、雍二州的刺史,封西郡公。

冯氏虽然出生在官宦人家,但年幼的冯氏却过早地经历了坎坷。她的父亲冯朗受一桩大案的牵连被太武帝下令诛杀了。按照当时的惯例,她因年幼又是女性,没有被杀头,而是被下配人宫,当了拓跋氏的婢女。更为庆幸的是,冯氏的姑母当时是太武帝的左昭仪,她非常同情这个可怜的小侄女,就向太武帝求情,让冯氏与自己住在一起。太武帝答应了这个请求,冯氏便与姑母住在了一起,从而避免了做苦役的营生。

姑母对冯氏给予了母亲一般的悉心照料,还每天对她进行训导,使她熟悉了北魏皇宫内的礼仪和生活。常年的宫中起居,冯氏渐渐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也练就了她复杂的性格。

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宫中发生了一场大变。中常侍宗爱谋杀了太武帝,而后立吴王拓跋余为帝,宗爱自任大司马、大将军、太师,独揽大权。宗爱专权,拓跋余对此深为忧虑,一心想剥夺宗爱的大权。但是,拓跋余不久也被宗爱所杀。短短几个月内,宗爱连杀两个皇帝,震动朝野,也给冯氏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使她感受到了宫廷斗争的残酷。

不久,13岁的拓跋溶被立为皇帝,这就是文成帝。文成帝登基不久,鬼使神差地选中冯氏做了贵人。这一年,冯氏年仅11岁。

太安二年(456年),文成帝要册立皇后。当时,后宫中受宠的嫔妃很多,但根据北魏的定制,这些嫔妃若要成为皇后,首先必须手铸金人,谁先铸成,谁就是皇后。由于冯氏久居宫中,深知北魏朝廷的各项典制,所以冯氏在这方面早有准备,竟一举而告成功,首先铸成了金人,被立为皇后。这一年,冯氏14岁。

太安二年(456年)二月,也就是冯氏被立为皇后的第二个月,李贵人的儿子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按照道武帝拓跋硅当年所定的规矩,凡后宫妃子所生之子被立为储君,太子生母都要赐死,以防母以子贵。这样,李贵人被赐死,太子由冯太后抚养。

由一个下贱的婢女而一跃成为天下国母的皇后,冯氏的命运从此就彻底改变了。

敢作敢为的冯太后:推行“太和改制” 为民谋利益

两度临朝听政 显露政治才华

和平六年(465年)五月,文成帝病逝于平城(今山西大同)皇宫中,年仅25岁。第二天,年仅12岁的皇太子拓跋弘即皇帝位,是为献文帝,冯后被尊为皇太后。

一个是寡妇,一个是年幼的皇帝,如何支撑这偌大的江山,的确是摆在冯太后面前的一件头等大事。面对这孤儿寡母,首先跳出来的是贪权狂傲的太原王、车骑大将军乙浑。此人想趁机谋反,夺取皇位,北魏又面临着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早有准备的冯太后当机立断,果断地采取了措施,镇压了即将发生的叛乱,捕杀了乙浑,稳定了政局。接着,她宣布由自己临朝称制,直接掌握朝政大权,以杜绝因皇帝年幼再次发生类似的事件。

这次临朝听政前后仅有18个月,冯太后以她丰富的宫中生活阅历和非凡的胆略,终于使北魏的政局稳定下来。皇兴元年(467年)八月,献文帝的妃子李夫人生了个儿子,取名为拓跋宏(后改名为元宏)。冯太后喜得长孙,十分高兴,决定停止临朝,让已经14岁的献文帝亲政,自己担起了抚养皇孙拓跋宏的责任。

但是,献文帝亲政以后,不仅不对冯太后心存感激,反而对冯太后重用和信任的人加以贬斥,试图提拔一些对冯太后不满的人结成自己的心腹。结果,与冯太后发生了冲突。冯太后虽然对献文帝的做法不满意,但也没有立即发作。后来的一件事情却使冯太后勃然大怒,忍不住开了杀戒,使她和献文帝的关系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自从文成帝死后,年轻的冯太后耐不住家庭生活的寂寞与冷清,再加上北魏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婚姻关系上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婚姻的遗风,男女之间不甚讲究,贞节观念更是淡薄。所以,冯太后便选来一些美貌的男子作自己的男宠。其中有个叫李弈的男宠,是她非常喜爱的一个。李弈的哥哥李敷,任尚书,大权在握。李弈做了冯太后的情人,献文帝当然是一清二楚的,由于他与冯太后的矛盾,所以对太后的这位情人也就没有什么好感了,总想找机会给他点颜色看看。

皇兴四年秋天,因李敷受相州刺史李沂的诬陷,献文帝借机先将李敷、堂兄李显德打人死牢,冬天的时候又将李敷、李显德,连同李弈同时处死了。这件事使冯太后心里十分恼怒,与献文帝的矛盾终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冯太后再也忍不下去了,立即利用自己的地位逼迫献文帝交出皇位。献文帝不肯,最后,冯太后为了铲除后患,于皇兴五年六月派人将献文帝秘密杀害死。

献文帝死后,冯太后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兰台御史张求联络献文帝生前的亲信,又阴谋策划一场政变,想废掉冯太后,但事情很快败露。冯太后派人拘捕了张求等人,并杀死了与此案有关的几千人。为了稳定政局,冯太后不得不再次临朝听政。

敢作敢为的冯太后:推行“太和改制” 为民谋利益

推行“太和改制” 为民谋利益

公元471年,孝文帝即位,年号为太和。

孝文帝此时才4岁,根本不可能处理国家大事。所以冯太后继续临朝,她发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钢铁般的手腕,对北魏的政治、经济和风俗习惯等进行了——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北魏的国力逐渐强盛起来。

太和八年(484年)六月,在冯太后的主持下,北魏效仿两汉和魏晋旧制,下达了“班俸禄”诏书。规定在原来的基础上,每户增调 3匹、谷2斛9斗,作为发放百官俸禄的来源。内外百官都以品秩高下定其禄次,禄定之后,贪污受贿满l匹者,处死。这条规定虽然给百姓增加了一点负担,但对于整顿吏治,惩治腐败起到了长久的作用,最终还是为了百姓。

为了确实贯彻俸禄制,冯太后派使者分巡各地,纠正食禄之外的贪赃枉法者。太和八年九月,孝文帝的舅舅,任秦、益二州刺史的李洪之因贪暴无度,被押解到平城,冯太后令其自裁于家中,其余地方官员因贪赃枉法者处死40余人。这件事对各地的官员震动很大,使贪赃受贿者有了大大的收敛。

太和九年(485年)十月,冯太后在大臣李安世的建议下,颁布了“均田令”,开始在社会经济方面的改革。均田令就是国家把荒田以政府的名义分给农民,成年男子每人40亩,妇女每人20亩,让他们种植谷物,农民必须向官府交租、服役。这一改革措施使丧失了土地的农民又有了土地,流亡者和佃客也摆脱了豪强的束缚,成为政府的编户齐民,从而增加了国家控制的劳动人户和征税对象,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所以,冯太后主持推行的均田制,对北魏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敢作敢为的冯太后:推行“太和改制” 为民谋利益

惩治腐败 关注民间疾苦

在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中,冯太后的确是个惩治腐败的铁女人。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一般官员,只要违犯了国法,她就决不手软,毫不留情,坚决惩治。

太和三年(479年),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目辰、长安镇将陈提等人贪污,冯太后立即派人去查。在查清他们的犯罪事实后,下令处决了洛侯和目辰,发配了陈提,然后通过孝文帝将一千多名只对小贪污犯吹毛求疵而对大贪污犯不闻不问的侯官全部撤换。此后,不少贪官污吏都不得不收敛了他们的丑恶行为。

拓跋天赐和拓跋桢都是冯太后的丈夫文成帝的弟兄,二人在冯太后临朝听政期间都被封为王,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他们以老资格自居,对冯太后的话置若罔闻。太和十三年 (489年),冯太后毫不客气地将他们捉拿归案。

在惩治腐败的同时,冯太后十分关注民间疾苦,总是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尽多地给百姓以实惠。在均田过程中,她特意对老、少、残疾人、没有改嫁的寡妇作了优惠政策,体现了政府的人文关怀。

冯太后在生活上一贯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并且能以身作则。她执政之初,就下令禁止各地上贡鹰之类的珍鸟。在宫中,她生活十分朴素,穿戴的是—般的衣服,从来没有华丽锦绣的装饰。至于吃饭,她改变了以往花样繁多的旧制,平日只在一种特制的几案上就餐。这种几案比原来的小很多,只能放简单的几种饭菜。

平日除了临朝、听政,冯太后还经常外出巡视,每到这时,她就把孝文帝带在身边,使他随时随地接受磨练。不仅如此,冯太后还经常督促孝文帝认真读书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并经常教给他治国的办法,使孝文帝一天天成熟起来,成为冯太后得意的接班人。

冯太后与孝文帝的感情非常深厚,冯太后钢铁般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胆略,令孝文帝敬佩得五体投地,因而对他的一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孝文帝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与冯太后的教育和影响是分不开的。

太和十四年(490年)九月,冯太后走完了自己叱咤风云的一生,死于北魏国都平城 (今山西大同)皇宫的太和殿,年49岁。她死后,孝文帝继承了她的事业,使北魏的政治、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也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