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有“儿童节”吗?

 zzm1008图书馆 2018-06-06

Children'sDay

2018/06/02

输入真人

当代的“儿童节”,是1949年11月设立的。那么在中国古代,有没有属于儿童自己的节日呢?很遗憾,在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儿童节。

但是在某些节日里,成年人有成年人的活动内容,儿童们也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过节方式,或者某些节日的活动内容更偏重于少年儿童,无“节”胜有“节”。因此,在一年四季中,古代的孩子们也就有了四个可以纵情玩耍的节日。

春天的儿童节

春天的儿童节,是早已被人们淡忘了的三月初三上巳节。它在我国历史悠久,“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记载的就是上巳节的热闹景象。

上巳节的主题是游春,而在庆祝节日的人群中,最开心的莫过于童子们了!他们踏青、玩水、野炊、捕蝴蝶、放风筝……把这个节日过得欢快,不亦乐乎。然而在这个适合游春的节日里,并不是所有孩童都能在父母的陪伴下无忧无虑地玩耍。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由于李白在朝中受到排挤,所以他只好离开长安去远行,而他的一双儿女却独自留守在家——他们已经失去了母亲。

带着对骨肉的思念,李白在“吴地桑叶绿”的江南春景中写下这首诗,诗句变成画面浮现在他的脑海:女儿平阳,手折花朵倚在桃树边等我。一朵朵桃花被她折下,却迟迟不见我回家,她的眼泪哗哗如同泉水般流下。我的小儿伯禽,此时已经与姐姐一样高了。他与姐姐并肩双行在桃树之下,没有了我和她的母亲,又有谁能怜爱他俩呢?

失去父母的陪伴,孩子们怎么能过上像样的儿童节呢?

夏天的儿童节

夏天的儿童节,是粽子飘香、龙舟竞渡的端午节。端午节在古代则是所谓的男童节。这个男童节从名字上看,最像今天的儿童节。

在中国古代,孩子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也会吃粽子、划龙舟,不过一般都不待在自己的家里,而是到外婆家去。久不见孙子,外婆肯定就会给孩子买好吃好喝的,孩子们在外婆家中乐得逍遥,当然这天也就成了孩子们开心的节日了。因此在夏日里,闲适悠哉的家庭活动最得孩子们喜欢。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在闲居带湖期间,写下了这首词。没有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有的是一派轻松自在的田园风光和“采菊东篱下”的悠哉生活。

想象一下,在这样美好的生活环境中,孩子们过儿童节也无需什么特殊活动,大儿子还是在溪东豆地里锄草,而二儿子年纪尚小就给大哥做做帮手——在家里编织鸡笼。只有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便随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吧。辛弃疾和她的发妻则是挨着坐在一边,喝喝酒,聊些家常。

这样的儿童节真是平淡却幸福啊。

秋天的儿童节

秋天的儿童节,就是月如玉盘、秋高气爽的中秋节。李白诗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都曾把月亮当作盘子,充满玩心,何况那些只知道数星星、看月亮的顽童?

孩童们虽然顽劣,但他们的无忧无虑却让每天都过得像儿童节。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正值秋雨飘摇之际,杜甫作下了这首《秋雨叹》。郁郁不得志的他将长安看成客居之地,在穷途末路之时,只能暂时避世,避开内心纠结无解的困愕。成人世界是悲观的,连绵秋雨是伤感的,这时,也只有杜甫天真无邪的小儿能尽情玩耍了吧。

孩子在风雨中无忧无虑地奔跑、嬉戏,成了阴雨天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这个年龄段的稚儿有什么好忧愁的呢?何不把每天都过成开心的儿童节?

冬天的儿童节

冬季的儿童节,自然便是举国欢庆、欢天喜地的春节了。虽然春节时,不论天南地北,也不论男女老少,全都开心快活得很,但最快乐的仍然还是孩子们。

吃糖果、放爆竹、点焰火、逛戏场、看龙灯……要是能有个手巧的长辈做一盏《满堂红》的小红灯笼提着,那便成了孩子堆里的焦点人物,整个春节便可以享受同伴们艳羡的目光了。

总之,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的“儿童节”,古人都给了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活动空间,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们愉快地玩耍,无忧无虑。正是有了这种对于儿童的关怀和“纵容”,国际儿童节才会在我国顺畅的被接受,“六一”才会顺理成章地成为完全属于儿童们自己的节日。

(内容素材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