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一些败笔形态

 弘护正法 2018-06-06

       释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关于败笔之说,是建立在书法正道基础之上的,是针对那些正正经经临习过古今名家法帖的书家所展开的讨论,对于五花八门的江湖书法,无论从哪个方面去研究,都不值得多费言辞,因此不在本文阐述之列。

        败笔的存在,几乎贯穿于任何体式的书法作品中,犹以草书为甚,无论书法圣手还是普通书法家,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败笔,区别仅在于表现形式的不同和数量上的差异。

       一般对于功力深厚,书法素养比较高的书家,败笔主要表现在整体章法布局欠佳,气韵不够流畅,笔误、白字或落字等方面,具体笔画上则不多见,这里也不做讨论。

       对于普通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而言,败笔除了上述所列的几种表现形式之外,较多集中在单个字的具体笔画上,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十几种:

       一、鼠尾



鼠尾一般出现在撇画上,样子好像老鼠的尾巴,很难看。主要原因是用笔无力,控笔不稳,力道没有送到笔画末端,不是写过去,而是甩过去,看上去比较漂浮。

       其原因就是毛笔在运行过程中提按不当,不得要领。书写撇画时应中锋用笔,按力沉着而均匀,笔锋送到顶端再收笔回锋,由粗向细的过渡要缓慢自然。

       二、扫帚



        扫帚是指收笔时,笔锋散开,状如扫帚,因之得名。书写过程中应笔锋送到末端,再往回提锋收笔就可以解决此问题。如果仍不能改变“扫帚”之形,那么毛笔应该更换了。

        三、牛头



        点画像牛头状。主要是笔头墨水过多,造成涨墨过甚。或是笔锋转驻过重,下按之力太大,而出锋太快,提锋大疾所致。故在书写时,笔头濡墨不宜过多,下按之力根据字的大小适可而止,笔锋逆入回返时速度略快于提锋出笔。

        四、竹节



        笔画似竹节状。一般出现在竖画中,控笔不稳,力道不匀,不能一气呵成所致。行笔过程中迟滞有停顿,不贯气,这是草书中拉长线时常见的病笔。

        五、蜂腰



       这种病笔出现在弯钩、竖画及横画等笔画中。两头浑圆粗大,而中间细柔,像蜂腰式。这种病笔的发生,常常是因为提按不稳,落笔和收笔下按过重,造成中间和两头比例失调。故书写时,要提按平稳,用力匀称,出锋自然。

       六、鹤膝



       顾名思义,笔画形状如丹顶鹤的膝关节,转折处过于浑圆而粗大。我们把笔画线条细柔,而转折、驻笔处却浑圆突出的病笔,称为“鹤膝”。为了避免这种状况,要求在起笔或收笔,转折或横钩时,惯性不能过大,圆转弧度不宜太大,下按之力不宜过重,驻笔、顿笔时笔锋停留时间不宜过长,见好即收。

      七、钉头



        钉头与牛头不同,它宛如一颗钉子,头大身子小。一般系指力失控,随心所欲而致。这种情形应尽力避免。

        八、折木



       指笔画收笔处好比折断的木头,参差不齐,圭角盲生,完全违背了点画收笔的法度与要求,用笔时没有作回锋处理,只是轻提飘扫而书。故书写时,一定要沉气凝神,笔笔力到,收笔处一定要回锋,务求笔画圆润自然。

        九、柴担



       形似“蜂腰”,但又不是“蜂腰病”,确切地说是“柴担”,或叫“扁担”。两头粗中间细,所不同的是-整个笔画有较大的弯势,这种病笔大都表现在横画。因此,应逆入折锋,往右运行,以平横为主,按力不要大下压,根据结体需要略作弯势时,适可而为,不能过甚,收笔顿笔回锋,注意法度。

        十.锯齿



        锯齿病笔一般是使用偏锋不当而致,以撇画者居多。稍不注意,其它点画亦有可能出现“锯齿病”。它的主要特征是一边光滑,一边带齿状,也有两边带锯齿状的病笔。要克服这种现象,必须强调中锋用笔。

        十一、尖棱



       落笔过于露锋,致使点画呈尖角锐棱,张牙舞爪,失去了点画圆润含蓄的遒丽特点。要记住“逆入回出”的道理,可方圆兼备,但不能有“尖棱病”。

        十二、发丝



       在点画繁多的结体中,容易出现此病。其点画过于纤细,柔如发丝,运笔只提不按,缺乏力度与变化。

       十三、垂尾



       笔画的捺脚最后应顺势向上提,显得饱满有精神,充满形象与姿态。如果笔力向下,倒垂滑出,则会造成“垂尾”病。捺脚在楷书中是很重要的主笔,当毛笔在驻笔趁势踢出时,转捻下按的动作不能过大,在顿按提锋过程中,上边保持平直,下边裹锋上提,笔力要到位,保持捺脚的造型美。

       十四、耸肩



       与鹤膝不同的是,耸肩以方折为主,虽然有楷书的“折味”,但过于高扬,故作姿态,与下方的竖画过于悬殊,不能自然过渡。与左方的横画亦失去比例,不能达到协调与一致。故在书写时应予以重视,防患未然。

        十五、脱肩



        转折处脱开,笔断意断,互不关联,既“脱肩”又“塌肩”,与“耸肩病”恰好相反。脱肩病笔字形字貌上严重失真,系缺乏读帖与缺乏临帖所致。对结体的形质缺乏认识,故在书写时必须认真读帖,懂得布白,掌握间架组合技巧,避免这样的病笔。

        十六、柳叶



        笔画似柳叶形状,俗称“柳叶病”。一般来说这在楷书中是不允许的,在颜真卿的《勤礼碑》帖中,有些长撇呈两头尖中间粗状,但它过渡自然,反差不大,具有长撇的特点与优美形象,两者之间有根本性的区别。点画成了柳叶状,也就成了病态。所以在临习时,要入帖,在出帖创作时,点画要更刚劲遒丽,形质优美。

       要克服以上各种病笔,仍然是需要仔细研究和临摹古今法帖,认真刻苦地练习。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功夫,它需要一个长期钻研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才可以熟能生巧,领会先贤书法大家的精髓,掌握运笔的技巧和规律,书法才能日趋完美,给人以艺术享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