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德春拍】文人漫生活

 alayavijnana 2018-06-06


古代文人喜以林泉之致寄情山石,山石意趣恰是本次《文人漫生活》亮点。过去文人常以“大而奇者”装点园林,“小而巧者”置于斋窗几案,作为案头清供,复以诗文记颂。或石或木,材质虽有所不同,却都取其浑然天成。随形造化中,可品赏“掌中山河、案上乾坤”之趣。








4710

奇石立峰

H: 107cm


此石呈立峰状,英姿雄伟。表面多皴皱凹陷,清峻嶙峋,如崖边佛窟,节理交错,大小洞窟点缀分布,营造出庄严恢弘之感。下配铁座。


4711

清中期 

崂山绿石立峰

46×20×20cm


此山子以崂山绿石琢刻而成,其石质细密,温润如玉。色泽灰绿,静穆古雅,深沉静谧。其山形嵺峭,展示出立体的山川景观。自山顶有两条深沟斜下,其顶部石色偏白,似瀑布倾泻,将此石置于案头,似有涧边水声涛涛。下配方形木座,更显古朴之意。陈于书斋案头,意趣风雅。


4713

清早期

太湖石几及山子

53×22.5×20cm

7.5×17.5×23cm


太湖石,因原产于苏州洞庭山太湖水中而得名,是中国传统的经典赏石,早在唐代即已闻名于世。此山子造型玲珑有致,工整端庄,表面褶皱纵横,石质坚密清润。山子下承太湖石底座,几座中空而成拱桥状。两件石体皆遍布不规则的凸隆和乳穴。


4716

清中期

黄杨仿竹有束腰三弯腿带托泥几

30×18.5×11.8cm


此几黄杨木质地,包浆温润。其桌面光坦平滑,面下束腰,三弯腿,足下承方形泥托。整器造型简洁,几身模拟竹根,稍带弯曲,由此使得它摆脱常规,更加生动自然,无造作态,符合文人清逸简秀的审美。


4717

清中期

黄杨木随形几

30×23×99cm


此几利用树根盘根错节、变化无穷的特点,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价值。整器视之苍干遒劲,曲折有致,富有层次感。制者依形度势,衔接自然,形态新奇,有古朴清雅之致。


4724

铜山子(原座)

100×28×139cm


山子以铜制,枝丫曲折盘绕,高低起伏,有向上生长,冲天凌云之势,极富动感。虽以铜仿木,却仍有山之峭拔挺俊、石之凹凸嶙峋的质感,气势壮阔波澜。其枝丫交错折叠、粗细转换之间,尽显中国古典美学中阴阳对立共生之观念。其雕琢确如木之虬曲,根瘤节结皆仿生,煞是自然逼真,营造出岁月斑驳沧桑之感。将此山子置于书斋,自然雅趣顿生。


此山子亦可作座屏之用。屏风源于西周,在春秋战国时逐渐增多,到了秦汉魏晋时期更成为上层社会必不可少的家具摆设,借以彰显其高贵的身份地位。后来人们多将座屏设在室内的入口处,尤其是室内空间较大的建筑物内,进门常用大型的座屏作陈设,起遮掩视线的作用,也即现代所称的“地屏”。此件山子以座屏之用放于书斋雅室,比之传统屏风,更是独具特色。作为室内陈设,它能起到协调美化,活化室内气场的作用。其独特的斑驳透漏之感,更是在分隔屏蔽隐私之时又不压抑空间,反而使人有延展空间之感。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对于自然山水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庄子·达生》中“入山林,观天性”、“以天合天”的言论对于文人尤其是明清文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文人在布置自己的书斋时,总是有意识地希望将山野之趣纳入,因而产生了竹木制器、赏石等等文房雅玩。对于文人而言,这些制器是自然的表征、想象的化身、传统的延伸。在与它们的相处中,文人们可以暂时摆脱案牍劳形,感受到自然的灵魂,与之融为一体。


艺术家曾小俊也曾做过类似此山子的一件作品,是以大理石重新转移摹雕一块枯化的龙艖木,曾小俊将它命名为“文人根”。作者是希望以诗意的手法歌颂“无用之用”,借着观赏自然奇物的雅趣,探索千百年来中国文人传统蕴藏的精髓。中国的文人传统,强调的是自然的生态,是一种用心感受的意境美。自然奇木的野趣、清逸,正是中国古代文人们孜孜以求的境界。


4743

清早期

灵壁石山子

L: 40.5cm


此山子系灵璧石琢磨而成。此石皮壳老辣,峰峦叠翠,质地细腻,坚硬素雅。人们寄情山林的缘由,是为将崇山峻岭一一纳入画境,借“百仞一拳、千里一瞬”的缩景来寄托林泉之意。此山子透漏转折中,现出出尘隐居,清静悠闲的生活态度。


4744

清早期

灵璧石横峰

63×34×44.5cm


此山子以灵璧石制成,依其自然形态,巧妙化用几处凸起,岩嶙峋、沟壑交错,具有皱、透、漏、硬的特点,气韵苍古,极富表现力。其形状若假山,多面可视,曲折盘绕,如伏若踞。其石势蜿蜒,千蹊万径。下承木座。


4745

清早期

太湖石赏石摆件

H: 158cm


此件太湖石摆件,色泽褐灰,石质坚密清润,石体清瘦雅秀,纹理斑驳,耐人寻味,其间有天生孔洞分部,大小不一,玲珑有致,可谓质、色、纹、形皆备,符合“瘦、皱、漏、透”文人赏石的美学特征。下承石座,石与座协调统一,浑然一体,自成风景。


4777

奇木花器

52×38×77cm


该件花器取天然随形树根制,纹理蜿蜒,曲折有致,富有层次。老干盘曲、虬曲蜿蜒、奇孔空透,结构丰实,疏密得体。其包浆醇厚,浑然古貌,蕴含天趣,充分反映当时文人所追求的清雅意境。明末清初之际,文人崇尚天然情趣,于简约中彰显雅韵,故自然形象的文房用器风靡一时。赏花是古代文人雅士重要的怡情活动之一,对各式花材的品评、选择均有严格的标准。插花艺术则讲究组合之美,追求自然清新的唯美境界。因此,古人对瓶花之器颇为讲究,其需用之数亦不少。南唐李后主每年春花缤纷时节,满堂插花,豪华奢侈,称“锦洞天”。宋流行的花器,式样丰富,古名曰「花囊」。至明代室内插花已达到颠峰,据高濂《瓶花三说》、张谦德《瓶花谱》,插花俨然自称一门。花插作为自花道之精神在于各式花器、花材彼此搭配,并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因此不同的花器有不同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晚明张德谦《瓶花谱》云「凡插贮花,……堂厦宜大」,本品适宜厅堂书斋空间之用,此器自然天成,置于几案,实用之余,婉若将自然之韵融入书斋,有古朴清雅之韵,体现主人追求自然返璞的天成之境。


4788

清早期

芸窗流云槎

122×82×53cm


此几以木根巧雕而成,形制奇巧,几面自然随形,疤节纹理清晰,根须弯折为几足,保留自然的流水形细纹,随形生动。通体包浆醇厚,古雅清新,乃久经盘玩所致,单独摆放尽显文人逸趣。明清时期,文人崇尚纯朴天然之品味,文房用品亦在简练淡泊的审美情趣下,强调师法自然,以韵取胜。

4794

清早期

奇木杯

H: 15.5cm


此杯取奇木为材,仿犀角杯样式,随形雕磨而成。杯口近匜形,口部外侈,下腹内收,有圈足。整器光素无工,仅以奇木自然木色纹理取胜,其质朴简约,野趣自然,颇和古人“入山林,观天性,以天合天”之人生哲学。


4827

清早期

奇木凭几

124×70×105cm


罗聘 净名居士像 


此几以奇木随形雕琢,依巧思借其天然样貌,施以雕凿修成是器。其几面打磨平坦光滑,根须缠绕弯折间作为几足。一侧两几足自外向上缠绕,呈树木生长之态,富有生机与动势,整器造型简洁大方,通体包浆醇厚,古雅清新,乃久经盘玩所致,单独摆放作案上雅玩亦别具风味,尽显文人逸趣。明清时期,文人崇尚纯朴天然之品味,文房用品亦在简练淡泊的审美情趣下,强调师法自然,以韵取胜。


4830

太湖石立峰

H: 71cm


此立峰系太湖石质,成于大自然的精雕细琢。其表面透漏有致,玲珑剔透,可谓形奇、纹美、质佳。观之若一壮硕男子起舞,孔武有力,跃跃腾腾,极具劲势。圆融灵动正是此石精妙所在,视之不觉令人赏心悦目,神思悠悠。配创意铁座。


4834

清早期

奇木禅坐

115×82×72cm



禅座由一段槎形枯木制成,座面以沉香砌成百纳纹为饰,右边高出座面尺许,瘤结奇美,于结洞铺设一板或承香炉之用。靠背处一枝粗壮枝干与坐面平行探出悬空,并未与其他部位相连接,表现着禅宗“空”的思想。下承五根枝干着地,稳固舒适。见有楷书施彩铭文:“壬寅首春,雷峰海云寺,天然”。整体造型枯寂内敛,经历几代禅师修禅悟静,禅座包浆红润光滑,欲显静谧。


禅椅在古代画中亦不少见,制式规中有矩者居多,也见枯木藤条制成,款式也是中规中矩。此件奇思妙想,造型优美绝俗,是禅与自然的空境之大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