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秋万饰一统江山

 timtxu 2018-06-07

 剑饰始于战国,常见有剑首、剑格、剑璏、剑珌四种配套使用。剑首一般为圆形,又称为玉镡,最早出现于春秋晚期;剑格也称护手,在剑饰中数量最少,镶嵌于剑柄与剑身交接处;剑璏又称玉制剑鼻,镶嵌于剑鞘上,供穿带佩系之用;玉珌则是安装在剑鞘尾端的玉饰。

 玉具剑从春秋战国时期兴起,演变至两汉时期已十分昌盛,东汉以后逐渐衰落至消失。其制作工艺与造型上,汉代的玉剑饰虽继承了战国传统的风格,但图案纹饰则颇有新颖别致的创意。玉具剑纹饰图面有几何纹、谷纹、云纹、螭龙纹、百子钉纹及文字等等,尤以高浮雕的螭龙纹最具特色。

汉代玉剑璏中,一式最为常见,是比较成熟的主流式样,为此后历代玉剑璏造型之母本。二式玉剑璏是一式在造型上的发展革新。三式很可能是由四式发展演变而成的。三、四、五式玉璏受东周形制风格影响较大。

汉代玉剑璏相较东周时期,两檐长度增加,整体造型趋于细长,孔洞上壁多厚于下壁。器表之纹饰较前朝开始大量增多,主要为螭虎纹、兽面勾连云纹、谷纹、蒲纹、弦纹等,其中螭虎纹多以高浮雕、镂雕形式出现,而其他纹饰则多为浅浮雕。

汉代玉器大多使用螭虎纹比较多,主要表现为两腮较窄,双耳下耷,鼻部较大,鼻梁上多有阴刻横线;在眼框周围以偏刀法斜碾,以使眼球圆凸;身躯盘旋呈“S”形,四肢以行走状为多;尾部较长,主要为绞丝状,皆分岔作一长一短,有的在尾端饰卷云纹。

玉璏下部长方形孔洞内部的痕迹可以作为鉴辨断代之参考,早期玉剑璏孔洞内部大多不甚平滑规整,皆留有垂直于边沿的纵向线痕和台阶状痕迹,且有的内部会残存凹弧状钻痕。从这些工艺痕迹上可以推测其镂空原理及流程与明清时期镂雕玉器的工艺相近,即先用管钻或桯钻在坯料上打多个定位圆孔,再以线具带动湿砂切割搜空成矩形,由于工具的落后以及制作上的偏差便导致了上述痕迹。

汉代
江山
和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