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铭关注]⑯:减负:不是量变,是质变(二)

 合肥阳关三叠 2018-06-07


全文共1783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不少家长心里都有一个逻辑:孩子上不了好幼儿园就上不了好小学,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初中,上不了好初中就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学,甚至上不了大学,那么孩子这辈子就完了!


其实哪有那么严重呀!我们此处暂且不论“好”的标准是什么。我曾不只一次在MBA班上做问卷调查,想了解一下这些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曾上过什么样的学校。在此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些人后来所取得的成就,与当年上过的是不是所谓好的或名牌的小学和初中没有任何相关性,与高中的相关性也不显著。我有一次带学生外出,闲聊中问他们以前都上什么小学。只有一个学生以前所上的小学是人们心目中的名牌学校,其余的都是不起眼的普通学校,其中有三所学校已经被撤并。


但正因为心中的那个逻辑,使得家长们在面临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时,心中的焦虑都会增加。这种焦虑是使孩子背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原因。相当多的家长坚信,只靠学校的学习是不够的,孩子必须在课外报班。一些培训机构当然要借此推波助澜。这导致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校外。


而许多家长不惜代价去给孩子报校外辅导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学校老师“课内不讲课外讲”。对此我没有做过深入调查,无权发表意见,但我觉得即便有,也不可能是普遍现象。试想如果一所学校的教师都“课内不讲课外讲”,那么学生能答应么?家长能允许么?如果家长纷纷投诉,那么校长能坐得住么?我不太相信一所学校的内部管理会烂到这样的程度。当然,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不会教或教不好的情况肯定是有的,但这和教师主观上“课内不讲课外讲”不是一回事。


凭多年对家长的了解,我知道,不论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多么好、多么到位、多么全面、多么细致、多么深入,家长也不会满足,还会觉得不够,还会觉得有些东西教师没讲到。对于“课内不讲课外讲”,家长认为教师课内该讲什么,有量和质的标准么?教师讲了哪些才算是都讲了?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能讲多少?


我觉得,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内容,教师不可能不讲,不可能有遗漏,但教师讲完了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的内容,学生就能满足家长就能放心么?由于学校课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只能选择最基本、最典型的题目进行讲解。一道题目往往会有多种解法,但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解题方法也只能教最常用、最规范、最普遍适用的方法,至于一些偏招怪招绝招巧招,不可能全都讲到。这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因为中考和高考考查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不可能出那些必须用偏招怪招才能解答的考题。


而在课外培训班上,那些教师常用一些解题技巧来吸引学生,这就很容易给学生和家长造成错觉—有些东西学校教师没有讲,只有在培训班上才能学到。所以,家长给孩子报班上课,主要原因不是教师校内讲没讲,而是因为看到别的孩子报班了,就觉得自己不给孩子报班就不行,就要吃亏,就要落后,就要输在起跑线上。


事实上,家长和学生的焦虑主要来自考试背后的利害。考试本是一个常规性的教学环节,目的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情况。但现今重出身重学历的用人制度,使得高考成为一场严峻的甚至残酷的竞争。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不是一次简单的教育测量,而是社会分工的开始,它关乎未来社会财富的分配。因此,高考分数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利害和风险。这种利害和风险给考生及其家长带来巨大的精神负担,对青少年成长产生严重影响。为了得到更好的考试结果,为了在严峻的竞争中取得更大优势,学生必须全力以赴备考,必须承受巨大的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其实已经与考试内容多少没有太大的关系,与考什么不考什么没有太大关系,甚至与考试难度也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实际上,高考结果仅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并不一定对每个个体的终身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对人终身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进取。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提出多年,我们在现实中也可以看到许多通过自身持续不断的努力而取得成就的案例,许多人在观念上也承认高考不能决定人的一生。但在现实中,重文凭重出身的观念依然盛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选人用人制度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这使得高考变得异常严峻和残酷。


减轻学生过重的精神负担和课业负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相信,当社会的人才观和选人用人制度发生改变时,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成长的环境也一定能改变。



(本文作者系北京市第四中学原校长、民盟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文章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