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158-皆-今人字帖良莠不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158![]()
![]()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158-皆-今人字帖良莠不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158 每日一題 学硬笔书法的人应直接学习古人的碑帖,比如临王羲之《黄庭经》、 《乐毅论》、《十三行》,王献之《洛神赋》等小楷字帖或欧阳询的小楷字帖,钟绍京的《灵飞经》,文徵明的小楷等。 《灵飞经》的用笔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横平竖直。横平竖直构成此帖平正通达的风格特点。而且此帖也比较注重写横竖,通观全篇,横竖所占的位置非常重要,很多字都有作为主笔的长横长竖,构成稳定的视觉中心。 2.笔画丰满。与王羲之《黄庭经》、 《乐毅论》,王献之《洛神赋》等小楷字帖相比,此帖以笔画丰满、粗细反差较大见长。像钩、捺等笔画的写法,都丰满纵逸一如大字。遇有笔画较稀的字,则往往以粗壮丰满的笔画来表现,和较细的长笔画形成反差。 3.多用尖笔。此帖用笔方法丰富,有圆笔、有方笔,还有不少地方用尖笔。所谓尖笔,即下笔不按不迂不驻,顺势落纸,自然行笔,这样便在起笔处形成尖锋。用尖笔较多,使此帖充满自然随意、圆熟润泽的意趣,但如掌握不好,易使人感到浮滑。 4.此帖用笔以一拓直下为主,稍有外拓。在竖笔的写法上,不少书家会略有弯曲,以蓄其势。弯曲有向内弯、向外弯的不同,中段向内弯曲者称之内敛,字势显得紧结峻刻,如欧阳询体势;中段向外弯曲者称之外拓,字势显得宽博舒展,如颜真卿体势。而此帖总的来说,既不外拓也不内敛,而是一拓直下,在写“门字框”一类相对应的竖画时,则稍用外拓。 每日一字 学写“皆”字。这个字在古碑帖中底下一般只写个日字,少了一撇,写上面的两个似“匕”的时候,两个不取齐,而右边的要比左边的高一些。这样下面的日字就能写的右边高一些,下面的日字右边的一竖要非常的有力量,一定要扎实,这是这个字的主笔。这个字上面要宽,下面窄些。草书的皆字,和公字有些相似,只是中间的一笔必须压在右点上,便为草书的皆字了,而放到中间就像公字了。 皆,俱詞也。从比,从白。 ——《說文》 皆,口径一致。字形采用“比、白”会意。——《象形字典》 皆,会意。从比,从白。从“比”,有“并”的意思。本义:都,全。 ——《汉典》 【构造】会意字。金文从比,从日,会二人一同说之意。篆文整齐化,日讹为白。隶变后楷书写作皆。是“偕”的本字。 【本义】《说文·白部》:“皆,俱词也。从比,从白。”本义为一同,一并。 【演变】皆,本义指①一同,相同:大夫奉束帛人,三揖~行,至于阶|亡国之主,不自以为惑,故与桀、纣、幽、厉~也。引申指②俱,全都: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甲坼|四海之内~兄弟也|放之四海而~准|~大欢喜|比比~是。“皆”后专用以表示全都之义,一同之义,便另加义符“亻 ”写作“偕”来表示。 ○偕,从亻从皆会意,皆也兼表声。读xié,本义指一同,共同:执子之手,与子~老|与子~行|白头~老。 【组字】皆,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白部。凡从皆取义的字皆与一同、相并等义有关。 以皆作声兼义符的字有:偕、谐、階(阶)、堦(阶)、喈。 以皆作声符的字有:揩、蒈、楷、锴、稭(秸)。 资料主要来源: ①谢光辉主编《汉语字源字典(图解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②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 jiē 金文从从从曰,本义未详。一说表意,从象二人相随,曰为摇动木铎宣布命令,小篆变为从比从白,隶定为“皆”。本义表示向众人发布命令,引申为副词,表示全体范围,相当于“全”“都”。 【辨析】以“皆”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jiē:喈∣xié:偕、谐∣kāi:揩∣kǎi:楷、锴、蒈。 资料主要来源: ①魏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158-皆-今人字帖良莠不齐】 |
|
来自: MAY的学习簿 > 《田蕴章《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