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受到别人批评,我们不应该生气;别人夸我们时,我们更应该三思

 盛_王_朝 2018-06-07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我们要观察孩子,你在赞美他的时候他是不是很高兴?如果你在教育他的时候,他反犟,甚至有逆反心理,不愿意和你聊,你就知道了,他周围可能夸他的人太多了,于是他接受不了别人对他的指责和教育。

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呀?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师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那我们为人父母,要身兼三职:“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就是要做孩子的领导、亲人、老师。

我们在教育孩子、处理朋友关系上面,要观察自己,是不是别人一夸我们,我们就得意忘形;一说我们不对,我们就开始耿耿于怀?

别人在夸你的时候,赞叹你的时候,你要有理智。

第一,想一想,他夸的是不是真的我,名副其实吗?如果是真的,人家夸我,我们谦虚吗?人家是在鼓励我们,我们要做得更好。那要是做得不好,就想想他为什么要夸我?如果是益友,他夸你是鼓励你,为什么呀?鼓励你以后要学好。那要是恶友,他夸你干什么呀?因为你的身上有利可图。不是看你的官帽子,就是看你口袋里的钱包。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作之君”的责任树立起来,一定在交往朋友方面多听良师益友的建议。这样才会德日进,过日少。我们不能被人一夸就开始得意忘形,忘却了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世上面,别人夸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要太喜;别人在指责我们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太过于生气。这样良师益友才敢真正站出来。你看这一段讲得多好,“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我的老师给我提了两点建议,不管以后讲课也好,和别的朋友聊天也好,切记两点:切机切理。切机不切理,你说的误导人,等于胡说;切理不切机是闲谈。说你切理,讲得确实很好,可是不切机等于闲谈,没用,说废话一样,哪有效果啊?本身他是小朋友,要玩耍呢,你非要拿个大学课本来,说你学习,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小孩儿一看,说你骗人。你看,你说的也切理,可是不切机。

老师对我说:“你只要把握住这两个原则就行了,不懂千万别乱讲。依附这个古圣先贤讲的东西落实,千万不要乱掺杂自己的思想和言辞。”我对这个感触很深。要不有很多朋友说你讲什么?我说:“我什么都没讲,真没有讲,古圣先贤讲的,我重复了,内容全是人家原有的内容,只有例子是我亲身经历的。”

我的几个老师就比较慈悲,哲学研究得好,国学也研究得好。都是硕士、博士,有的是教授。我是一周到这个老师家去一趟,一周到那个老师家去一趟。干什么呀?作汇报,我近期都做什么了,哪儿做得不是很对,您老人家要用您的这个学识和眼光给我指出来,缺点在什么地方。

所以我们没事可以找父母,尤其是为人子女的,找找父母,说爸爸,您看我最近是不是哪儿错了?我们会这么做吗?

我经常讲,真正在这个社会中不遇敌人和小人的人,都是会找自己错误的人。我就找自己的错:我哪儿错了?需要改正!别人骂我的时候,我说“对不起我错了”,一句话他就不怒了。再想想他骂我的原因,我肯定错了,不然哪能把人家激怒得那么严重?

连孔老夫子都讲“三人行,必有我师”。那我们要找益友、找良师,就是找朋友、找老师提意见,把我们浮躁的心、高傲的心给降服住,不然就会被社会大流同化,益友就少了,良师就远了。

可是我们现在天天都是指指点点,天天都是教育,说天下人都错了,唯我独尊。看见人总先说缺点,不提优点。我一说那人有点儿优点,还有人跟我来辩论一番,说那都是装出来的,哪是真优点?这个确实有问题。

—本文摘自秦东魁作品《打开幸福之门》(正在新浪读书免费连载,如有需要可进微店选购或到当地各大书店咨询)

受到别人批评,我们不应该生气;别人夸我们时,我们更应该三思

谦德弘愿原创出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