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说古代科举制度

 cxag 2018-06-07


今天是高考首日,学子们开始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

相较于现代“高考”学子而言,

古时候的举子们每逢科举,

都要长途跋涉千里前往京城参加考试,

所以,古代士子取得功名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听腔调”今日特别为高考考生们加油,

预祝大家“皇榜中状元”——


黄梅戏《女驸马》选段  韩再芬

戏“说”古代的科举制度






标题


【科举】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童试】也叫“童生试”;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殿试第一名即为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越剧《柳毅传书》

      新版越剧《柳毅传书》第一场便

柳毅赶赴秋闱(乡试)途中,偶遇龙女三娘的场景。


越剧《柳毅传书》选段  竺小招、陶琪

来源:听腔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