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报告(十二) 坛主:阎崇年 汉代没有科举制

 昵称503199 2015-09-16

汉代没有科举制

◆杨 

    阎崇年先生对袁崇焕很有研究,他介绍袁崇焕参加乡试在23岁中举,但参加会试到36岁才中进士。对于“会试”,他说:“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天举行,也称‘春闱’。这是汉代制度。”(《明亡清兴六十年》上册第140页)会试和乡试,是科举制度中的考试,怎么会是汉代的制度呢?

    中国历代选拔人才实行的制度不同。汉代实行察举制度。西汉以举荐贤良为盛,东汉以举荐孝廉为盛。被举荐的吏民经过皇帝“策问”后,按照等级高下授官。到了汉末,其弊端越来越明显:“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举荐的秀才,居然不认字;举荐的孝子,竟然不和父亲同住。

    魏晋南北朝时,有所谓的九品中正制。当时各郡设置中正一官,其职权是根据家世、才德品评人物,共分九等。到西晋时,家世成了定品的唯一标准,做官成为士族的特权,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隋朝始行科举制度,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平民有了做官的机会。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大致相同,有乡试、会试、殿试之分。乡试是省级考试,三年一次,秋季举行,又叫秋闱。生员(秀才)参加乡试,考中为举人。会试是全国性考试,也是三年一次,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举行,又称春闱。举人参加会试,考中者为贡士。殿试由皇帝在宫中主持,又叫廷试。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为进士。

    汉代没有“会试”,这一点阎先生不可能不知道。估计是出版社在整理加工时弄错的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