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秀才、举人、进士在古代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滇东雪鹰 2019-11-19

秀才、举人、进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可以说很难有非常准确的界定。科举制度是隋炀帝杨广改进推广,并逐渐形成了国家招贤纳士的手段之一。要弄清楚秀才、举人、进士和现在的学历对比,需要先弄清楚科举制度。



古代科举制度和我们现在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有些相似。古代的学历晋升是县、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通过私塾或者自通、甚至只要识字的,都可以参加县、府试,通过了县、府试可以参加院试,通过院试的被称为秀才,秀才可以参加乡试,通过乡试的被称为举人,举人可以参加会试,通过会试的被称为贡士,贡试可以参加殿试,而通过殿试的,被称为进士。



其实这个制度在明清时才形成,从隋炀帝用科举制取代之前的九品中正制开始,到清末慈禧废除,科举制一共实行了1300多年。在这1300多年里,科举制经过了很多的改进,这些改进里有利有弊。比如明清时期时,科举制逐渐僵化,形成了八股文取士的局面。武则天、唐玄宗、宋神宗等人对科举制度都做出过贡献,殿试就是由武则天开创的,她还开了武举。



秀才其实在各个时期代表的含义并不一样,隋文帝曾经用考试制度选拔优秀人才,通过考试的仅10人。唐朝初期,秀才是最高等级,每年仅一、二人能中,宋朝基本延续唐朝的科举制度。到了明清时期,秀才才成为我们现在所认知的“秀才”,即通过了院试的童生。秀才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坎,成为秀才就代表了有“功名”在身。秀才已经具备一些特权,比如见知县不跪、知县不能随意对其用刑、有公事可以直接找知县,免除差役、徭役等。



举人则具备了当官的资格,但不一定能当上官。举人可以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被录取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贡士参加殿试,录取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如果连续中了解元、会元、状元,则被称为连中三元。

如果中了进士,则意味着国家直接安排工作,发放工资。明朝神宗时期,形成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进士发榜时用黄纸书写,称为黄甲,也称金榜,金榜题名就是指中了进士。



根据以上来看,秀才、举人、进士和现在基本没有完全对应的学历,因为他本身就不是一个学历称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可以算作一个功名的称呼。以现在来看,就算是考上了清华北大,也存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也就没有饭碗可言了。若硬要对应,个人认为,秀才可以对应大学,举人对应硕士,进士对应博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