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电影学镜头:玩转特写其实不复杂

 alayavijnana 2018-06-07

特写镜头是秘密武器,但用好,就需求专业技术知识和看你怎么用。


在1970年的经典老电影《五支歌》里有一幕是巴比(杰克·尼科尔森饰)推着他生病的父亲(William Challee 饰)到寒冷的户外看日落、忏悔并为他与家人疏远而致歉。这个镜头非常有力量,是主角的情感自剖。



这个场景在表述亲密,导演鲍勃·拉斐尔森知道此处需要特写镜头,这样能既能服务故事又能服务主角。这两个男人的关系刚开始是冷淡而疏远的,镜头从尼科尔森和其父亲在夕阳下的远景镜头开始,在广袤的天空下两人的身影是如此的微小。


视频片段


他们停留在画面中间,在拍摄距离上,尼科尔森帮老人调整了大腿上的毯子,并说:“你冷”,老人已经病得很重,说不出一句话。这是他们修复关系的第一步,当尼科尔森弯腰时,导演将镜头切到中景双人特写镜头,这个镜头持续了大约40秒,直到尼科尔森准备说些什么时,又切成了他的单人特写镜头。即便那时,导演依然将镜头放在他肩膀以下,以免过于干涉,他让演员来决定画面。


导演拉斐尔森不会约束演员的表演,如果尼科尔森需要低头,那摄影机会随着他移动。当尼科尔森倾斜并几乎离开画面时,导演又将镜头迅速切到了Challee脸部的特写镜头,然后回到尼科尔森的镜头,而这正是尼科尔森感情最为脆弱的时刻。这一切都是通过设计来实现的,而不是靠运气或自发性。剪辑师精确选择了这些镜头,以反应导演对该场景情绪的想法。


决定性镜头




就像原始资料一样,特写(专门设计的)是‘有决定性的’镜头。比如《乱世佳人》里“坦率的说,亲爱的,我一点也不在乎”这句台词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我们看到影片前四个小时里白瑞德追求郝思嘉,为其做出牺牲的总总铺垫,所以当他说出这句台词时,就是角色自我的释放,也是故事的结局。

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拍摄,特写镜头是了解角色的一扇窗户,它能揭示角色的成长瞬间(《虎胆龙威》里,约翰·麦克莱恩向鲍威尔坦承他从未对他妻子道歉过);它能描绘角色正在发现什么重要的东西(《窃听大阴谋》里吉恩·哈克曼发现真相)或者打造角色间的紧张氛围(《黄金三镖客》里的僵局)。除此之外,特写镜头还有更多作用,它是导演用来让观众知道某个影片特定时刻很重要的工具。


如果你滥用这个手法,就会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且会破坏影片中的重要时刻。如果你完全避免使用它,就可能会错过揭示人物性格的机会,故事中情感表达也不尽如人意。


技术考虑



你会想要使用更长的镜头(70mm-100mm)来拍特写。较长焦距的镜头使景深变浅,并让背景产生虚化。更广的镜头会使脸部变形(比如大饼脸),使其看起来有些异常。更长焦的镜头可以减少这种影响。如果你打算使用24mm镜头,摄影机则必须非常靠近拍摄对象,以便为演员拍特写镜头,同一景别下,它会比使用70mm或85mm镜头拍摄出来的画面背景更大。


在讲故事方面,过度使用特写镜头可能会破坏艺术创意。如果你强调每一个场景都是特殊的,那就没什么是尤为特别的镜头了。另外,过度使用特写会使观众感到迷惑。如果没有定场镜头或主镜头或中景镜头向观众展示它们在影片事件背景中的位置,这种另观众沮丧的体验并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故事了。


连续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你可能如此专注于景深,以致于丢失连续性的微妙部分。比如,拍摄外景,定场镜头或全景镜头中的微风在你拍摄特写镜头时是否被忽略了?自然光线是否发生了显著变化,你是否需要人为地将它与主镜头相匹配?还有气温呢?如果是这样,你就需要注意了,而不至于使演员在主镜头和特写镜头里对气温的反应产生不一致的情况。

 

贴近观众



对于导演而言,特写镜头是个有力的工具。它应该跳出剧本,给观众提供线索、洞察故事和角色的细节。

 

尝试想象一下《梦之安魂曲》里艾伦·伯斯汀穿着红裙子穿过房间的镜头。看看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在杰瑞德·莱托扮演的角色开始撒谎时,是怎样使用特写镜头的。他站着,移开,最后画面定格在边缘,他远离了之前的亲密构图,几乎已经跳出画面之外。这种电影制作才是服务于故事的,才能使观众产生共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