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种最具“电影感”的摄影机位丨幕后学院

 etsky 2020-08-08

摄影机位与景别息息相关。随着取景距离、范围以及角度改变,摄影师能够不断创造新的镜头语言,塑造精彩或动人的电影瞬间。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最具“电影感”的三种摄影机位——极端特写,定场镜头,以及中全景。



1.极端特写,极致的情感张力



极端特写有时候也被叫做“Italian shot”,特点是用来只展示对象的特定区域,并将之放大到整个屏幕,使观众近距离观看演员特定部位,如眼睛、嘴巴等。

这一操作使得观众能够感受主体亲密的情感交流,或近距离观察特定细微之处,强迫观众注意片子中的重要细节。




电影史上比较著名的“极端特写”运用是导演赛尔乔·莱昂内的《黄昏三镖客》。


本片中,导演透过捕捉演员眼神的移动,以及快速切换画面的叙事节奏,成功营造对峙时刻,展现大特写带来的强烈情绪。




如今,像是导演大卫·芬奇、昆汀·塔伦蒂诺,以及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等人,都是“极端特写”的爱好者,比如我们之前曾经提过的《杀死比尔》等。


不少电影创作者也常以此作为B-Roll、插入镜头或建立镜头等的素材,借以加强影片的情感张力。不得不承认的是,极端特写在电影屏幕上往往具有更强的冲击力,也更容易成为让人印象深刻的电影瞬间。

2.大远景,用环境来强调角



大全景,广角镜头,定场镜头或者建立镜头,彼此之间很难说具体的差别,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是一种着重于描绘环境的取景方式,其特色在于大范围拍摄场景空间,令角色几乎消失于画面里,观众也恍若置身于电影之中。 



当大远景这种效果作为“建立镜头”时候的用法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而今天要说的是,除了当做建立镜头,这一镜头也能用来或表现角色与环境的关系,使角色看起来既渺小、无助又不重要。




因此,像是西部片、战争片或灾难片等注重环境的电影,常常会大面积的使用大远景,甚至很多烧钱的大制作,这种大远景的使用更是一种实力与电影质感的体现。




并且创作者还能借助这一镜头发挥创意。例如《毕业生》结尾处,导演Mike Nichols即透过“大远景”,凸显主角与教堂内所有人对峙的处境,为接下来的冲突预留伏笔。

3.中全景,让英雄更加气势十足



事实上中全景在国内的制作市场中是一个比较模糊的定义,但是在好莱坞,这是一种比全景小、比中景大的取景方式,特点是从拍摄对象的头顶开始到腰部以下部分。


这种镜头往往使得观众能在近距离内,清楚看见人物的神情与周遭状况。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提过,中全景也叫做“牛仔镜头”,因为在最早西部片的拍摄中,这一镜头是基于腰部枪套的高度。


而枪套或者武器的存在本来就是为了强调角色的攻击性,与压迫性,因此牛仔镜头也往往带有这种效果。




之前我们已经知道,牛仔镜头充满对抗性,适合用来表现一个自信,危险或者充满对抗性的人物。


事实上,这种镜头很多时候也会用来展示超级英雄式的出场,这种中全景能够让用户在心理上与角色产生共鸣,同时还能注意到环境的变化。



当环境恶劣,而超级英雄以这种能够情感共鸣的角度出场,不安的环境与可靠的英雄形成鲜明对比。英雄自信的表情以及略带仰拍的视角,往往更能强调英雄的强大与可靠程度。


而这样的画面往往也会成为英雄电影中的经典镜头。


电影的拍摄是复杂的操作,电影感更是一个宏大的概念,真正的好电影不必刻意追求电影感,但是当我们出现犹豫的时候,一些技巧确实能为我们指明方向。

来源:新片场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