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造 | 中国传统建筑为什么都用木材为原料呢?

 alayavijnana 2018-06-07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传统古建筑一般都采用木头为原料,采用构件的形式模块化,然后批量制造搭建起来的,可以说木材在中国建筑史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其重要程度甚至不亚于西方的石头在建筑中的地位。

希腊全盛期的雅典卫城--帕提农神庙

武周时期的东都洛阳的明堂

西方有句话叫“建筑是石头的历史”,确实是这样,但放到中国来讲,说“建筑是木材的历史”确实不太恰当。因为中国历史有五千多年,但真正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木构建筑--南禅寺大殿,却出自于唐朝时期,距今也不到两千年,其原因很简单,也就是木构建筑的最大缺点--不防火,而且受潮后易腐朽。

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南禅寺大殿

古埃及盛期金字塔,距今3500年

而西方建筑材料为石材,因此能够保存的更久,埃及的金字塔就证明了这点,可以为建筑历史的探索提供充分的直接证明,而木构建筑在这一方面就显得弱势了许多,大部分木构建筑都毁于火灾,要想探索古代建筑的发展,只能从这些灰烬中的碳元素进行检测,从而判断出这个建筑建于哪个时期,而至于建筑的外貌、大小、形制等等数据则只能从现存的史书中去探索一些蛛丝马迹了。因此木构建筑只能作为中国建筑的承载者,而无法完全的作为中国历史的记录者。

唐大明宫含元殿重檐猜想图

含元殿图

那么言归正传,既然木构建筑不能长久保存,为什么在选择重要的大型宫殿时依然选择木材原料呢?这正是中国儒家思想--自然的体现,古人认为建筑取材来自于自然,当然应归于自然,也就是变成了尘与土,而且人与天地是一体的,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与西方人应站在自然的对立面的思想正好相反,就导致了古人在设计建筑时总是在木材方向一直钻研,以至于木构建筑成为了中国最传统的建筑了。

明朝砖木建筑--南阳府衙

借鉴了中国风的洛可可风格建筑

当然随着后来技术的进步和砖的普及,明朝时古人用转取代了夯土建筑和部分木构件,而西方也吸收了中国园林的设计思想,发展到后来的洛可可建筑,这些都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发生,新技术以及新思想极大的推动了建筑的发展,而作为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由于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则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成为了中国建筑的时代印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