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劝告别人的行为规范 译解 武老夫子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人生问题 【原文】国君去其国,止1之曰:“奈何去社稷也! ”大夫,曰:“奈何去宗庙也! ”士,曰:“奈何去坟墓也! ”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 【译文】国君离开自己的国家,要劝阻他说:“为何放弃自己的社稷? ”如是大夫,则说:“为什么抛弃自己的宗庙?"”如是读书人,则说:“为什么不顾及自己的祖坟? ”国君应为国家而死,大夫应为保卫民众之事而死,士人应为执行君王的命令而死。 【说明】本节描述的是劝告别人的行为规范,劝告别人,要从根本生存的问题上进行,国君最舍不得的是国家,官员最看重的是传承血统的宗庙,读书人最着重的是祖坟。 —————————————————— 【注释】1.止:劝告之意。 2.去:(qù趣)《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左传·襄公二十年》:“武子去所。”《春秋·庄公四年》:“纪侯大去其国。”《谷梁传》:“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战国策·齐策》:“不能相去。”《说文》:“去,人相违也。”这里用为离开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