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华刚:继前人遗愿 续百年经典

 星河岁月 2018-06-08


继前人遗愿   续百年经典


于华刚

中国书店总经理,

中国书店出版社社长,

古籍专家雷梦水先生的弟子。



1976年进入中国书店工作,从基层的营业员、库管员、门店组长到总经理,于华刚在中国书店工作了40年,查配过无数套珍贵古籍,经手过的明版书、殿版书非常多。正是在这里,他认识并爱上了古旧书;也是在这里,他深切了解到传承中华文化的古籍有多重要,以及什么样的古籍才是当代学人迫切需要的。因此,当得知张元济先生曾列出《四部丛刊四编》的草目,但因战乱未能付诸出版时,于华刚立刻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意义。


明代钞本《负喧野录》。

“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正好是‘文革’后期,各大院校刚开始正常的教学工作,各省市新成立了很多大学及社会科学院,这些单位需要大批资料来充实图书馆和资料室,再加上一些学校图书馆为了充实库存,开始纷纷列书单大量采购。”于华刚介绍说,当时那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研究的老一代专家、学者、教授列出的书单,往往都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那时我就对《四部丛刊》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初编》有2112册,《续编》《三编》分别是500册,有线装本和平装本,毕竟当时查配过很多套,每一次查配,都要把那12本《初编》的目录以及《续编》《三编》1000册书从头到尾过一遍,看顺序有没有打乱、有没有缺页、内容少不少等,久而久之对这套书的了解就深入了。《四部丛刊》资料性强,涵盖的门类多,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于华刚说,张元济先生所集均为中国历朝历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内容好,版本好,流传十分稀少,当时他从民国各大收藏家和图书馆商借善本使用,甚至远赴海外选了很多珍贵的版本,《四部丛刊》就是完全按照这些版本影印的。遗憾的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四部丛刊》全套存世很少,《初编》相较多一些,《续编》《三编》就很少了,于华刚在中国书店经手的不足十套,“当然也有被民间收藏家珍藏的,比如最近我们就从民间征集到两部完整的《四部丛刊》前三编,但是也不多”。


27宋刊本,蝴蝶装《大唐六典》。

对于华刚来说,因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手过很多套《四部丛刊》前三编,因此对其开本、纸张、内容等都非常熟悉,也知道当时各大图书馆、专家学者对这套书的重视及需求,“所以当我们得知张元济先生曾列出《四编》草目,但是因战乱未能付诸出版时,在一些民间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很快就介入了出版工作”。而出版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寻找张元济先生所列书目的底本, “幸而在这方面得到了国家图书馆的鼎力相助,也幸而这是一部得到了学界认可的好书,所以当专家们向各馆藏机构提出使用底本要求时,都得到了慷慨支持”。于华刚认为,正是因为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张元济先生那一代学人的尊崇,这部书的出版才能如此顺利,整套书收集整理底本所用的时间比预计要短得多。不到一年的时间,前期工作就基本就绪,共收录珍善古籍2700余卷,其中宋刊本29种,元刊本10种,明刻本43种,明钞本11种,清刻本2种,清抄本28种,合计123种。


明代钞本《邵氏闻见录》。

“现在精装本早已出版,正在筹划线装本的印刷。”为什么一定要出版线装本?对于华刚来说,出版手工宣纸线装本,延长书籍的寿命,是一个出版人的理想;而对于《四部丛刊四编》来说,线装本能够延续前三编的风格,并再现古籍的原貌。比如,《四编》共694册,开本与前三编保持一致,便于藏有前三编的图书馆、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配齐全套。于华刚介绍说,民国初期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纸张的成本不断降低,但与此同时一些平装书的传承时间也变短了。“你看宋元版至今已800多年还保存完好,保存好的明版白棉纸本就如同新书一样。《四部丛刊》从出版完成到现在已经80年了,也还保存完好,不像同时期采用现代印刷技术的一些平装书,已经酥了、黄了。”于华刚说,“就是因为《四部丛刊》前三编的线装本采用的是手工宣纸,所以我们《四编》也要采用手工宣纸,将其寿命延长。从中国书店来讲,我们的理念是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力争把中华古籍文化传承下去,不能图一时之便利。”当然,《四编》与前三编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就是在图录部分更有现代的感觉,更能展现宋元版、善本、孤本的特色,把其中的纸张、印章及藏书家点校全部体现出来。“图录部分我们采用的是大开本,即按照所选古籍的原版大小做成彩色图录,还原古籍原貌。保证既有文献使用价值,也让人感觉到孤本、宋版书的成书过程及纸张、印刷等,提供更大的信息量。”于华刚表示。


明代严嵩刻本《书法钩玄》。

当然,与张元济先生所处的时代相比,现在的信息化程度更高,也为寻找古籍底本提供了便利,可以采纳到最好的版本。“《四编》这123种底本的选择就以国家图书馆馆藏为主体,另外的书遍布全国,有些书还是孤本,之前并没有影印出版过,再过几十年几百年就有失传的可能,所以在继承张元济先生遗志的同时,我们也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此外,由于之前查配《四部丛刊》时,发现《续编》《三编》数量也极少,很多馆藏单位都没能配齐,所以出版《四编》的同时,中国书店还准备深入调研,若藏书机构和读者对《续编》《三编》有需求,也可以列入出版计划,“希望能把这套书做好”。于华刚说,从文化传承角度来讲,一套丛书能把一定范围内的好书都收集到,它往往包括几百种书,所以查阅起来非常方便;从版本保存来看也是这样,《四部丛刊》初、续、三、四编的出版,就涵盖几百种从宋到清的中国古籍,其中不乏真正的善本。


明刊本《寓简》。

“张元济先生那一辈的学者严格按照中国国学应该传承的内容列出书目,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我们把它整理出来,更便于研究者使用,从长远来说,也便于进一步推动古籍数字化进程。”于华刚表示,“不同时代有不同需求,我们所做的既是完成前辈未竟之业,也是这个时代传承文化的需要。”

藏书报

服务纸质精品收藏

助推人文经典阅读


QQ群:389514689

公众号:cangshuba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