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烧冷灶与烧热灶

 闯i3ageccbp70j 2018-06-08

官场上与人相处之道,自古以来,就有“烧冷灶”与“烧热灶”之说。

所谓“烧冷灶”,是指在对方尚未发飞黄腾达,门可罗雀之时;或是正遇危难多事之秋,于是不拘小节,折节下士,慷慨解囊,不求回报,救人于困厄之际,做行侠仗义之举,行嘘寒问暖之事。此谓“雪中送炭”是也。

“烧热灶”,是指对方在如日中天门庭若市之时,而趋之若骛,通过各种手段,或以物动之,或以情感之,继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此谓之“锦上添花”。

这两种做法的动机与目的姑且不论,后来的回报无限也是情理之中。历史上这类经典的事例不胜枚举,单就技巧而论,这确实是中国人几千年处世经验的结晶,堪称实用主义之极致。

做为一名教育管理工作者,日常做的最多的就是与学生与教师打交道。说到底其实也是与人沟通交流的学问。教育教学,其实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组织、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达到社会或者是教育者所希望达到的效果或水平。教育,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其实质就是沟通引导,沟通是第一位的。看闲书多了,忽一日突发奇想。其实,在对于学生教师的管理工作上,要想构建融洽的校园人际环境,取得和谐高效的教育教学效果,既要烧热灶,也不能忽视烧冷灶。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粗略地分,师生都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人,由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经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学校生活和工作环境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不适应。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问题学生。学习困难,生活习惯差,与人相处有困难,人格形成上有一定的或严重的缺陷。在教师身上,则表现出对于职业的厌恶,对于生活的抑郁,对于社会的失望。与同事、与家人沟通困难等。这一类人,远离集体生活的焦点,信仰缺失,价值观模糊,属于主流价值观边缘地带的人。细观察之下,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说,他们常常是影响团体整体效益的“最短的那块木板”。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倘若能够明察秋毫,选准突破点,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柔克刚,关怀备至。一段适逢其时的关心,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近的动作,一个微笑,一句令其感动的话,甚至只是一个本子,一个小红花,都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巨大的震撼。对教师则是急其所急,想其所想,为其解决实际问题。精诚所至,顽石都可点头。感化只在朝夕之间。也许只是对老师家人的一个问候,对老师身体状况的一点关心,对教师工作中困难的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儿女婚礼上的一段激情的祝愿,教师生日时的一个温馨的祝福或一点小礼物,也许什么都不是,就是你对他的一点尊重,一点关心。只要适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浪子一旦回头,其巨大的感召力,会给集体带来巨大的向上的推动力。热火烧冷灶,投入少,见效快。

与之对应的另一类人,则是常被称做精英的先进的人物。表现在学生身上,一直生活在先进的光环中,父母宠爱,教师表扬,同学艳羡,荣誉多多。表现在教师,他们则都是一个团体的骨干,工作积极主动,信仰明确,自制力强,工作能力强,成绩突出等。在教育管理上,对这一类人,表扬、鼓励和肯定是必不可少的,“热灶不能抽柴”。管理者在与他们分离喜悦的同时,要甘做绿叶,适时引导,不吝提携,不断提高。鼓励不仅仅是工作的一部分,更是管理者的责任。要通过多种形式扩大其辐射范围,加强团体队伍建设。“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用先进带动集体效益的大幅度提高。

学校人际环境的建设,实际上也是社会人际关系的缩影。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的构建,依赖于杰出的沟通技巧与方法,也依赖于对于人性特点的深刻与精准的把握。师生关系也好,生生关系或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也好,关键在于平等与服务。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不是恩赐,更是服务。真正要做到放下身子,真心付出。这是投资,因为你既收获了工作的成果,更收入了职业道德上的回报。工作中,你有了成效,更收获了自己人格上的巨大升华。既为学生的短期进步而欣慰,更为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做为管理者,既要积极做“雪中送炭”之人,也要不吝于做“锦上添花”之举。只有如此,管理者才能真正达到游刃有余、润物无声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