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3岁的老农民,帮助1500多个孩子有学上

 卢易白 2018-06-08

又到高考时。

18年前,高中生丁又专面对高考和大学,心里很着急:

爸爸因重病丧失劳动力,爷爷奶奶也患病,还有读书的姐姐...

但谁也没想到,18年后,那个少年成为大学教师。

这一切,还得从一位叫陈自绪的83岁老农民说起。


小学文化的老农民帮1500多名穷孩子走进课堂

陈自绪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1935年,他出生在湖南醴陵城郊五里牌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六姊妹,他排行第一。“家里穷,只读了小学便回家务农”。对于他而言,读书少是终身憾事。

他始终记得父亲在世时常讲:“上不养老,下不管小时,可以做点好事。

1999年,陈自绪的5个儿女全部成家,心无牵挂的他决定助学,实现当年在湘西乌龙山打工时的承诺:“帮穷孩子走进课堂,让山里娃延续求学梦。”骑着一辆单车,他就上了路。 

这个承诺,在大山间回响了19年。

刚开始牵线助学,有人认为陈自绪不怀好意,甚至辱骂他。邻居们议论说,老陈连新房子都盖不起,哪有钱给学生,是不是借着助学的名义骗钱去了?

当时公安局带着20多个人来到我家,很多村民以为是来抓我的。”实际上,前不久他将20多名醴陵贫困学生的调查情况写成长信,寄到报社,是公安局的领导看过相关报道,带着干警上他家联系助学了。

骑坏8辆自行车、3辆电动车,19年间,他走访400多所学校,写下500多万字的调查笔记,让1500多个学生得以继续上学,其中大学生370多人。

爷爷说,“哪一天我走不动了,助学才会停下来。”

我是个合适的受助对象吗?爷爷来我家做过三次调查

丁又专是爷爷联系资助的第一个大学生,自2000年相识,一直通过书信、电话保持联系。如今在广东海洋大学任教的丁又专说:“在信里,我一直叫他爷爷,爷爷是影响我人生最重要的一个人。”

当时,丁又专的父亲因长年下矿,患病卧床,丧失了劳动力。家里只靠母亲种地微薄的收入,还要供养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丁又专的学业眼看无法继续。

为了确定丁又专是否是一个合适的受助对象,陈爷爷骑着自行车,往返40公里山路,去他家做过3次调查,其中还有一次是下大雨

通过爷爷牵线搭桥,在云南农业大学秦莹老师的资助下,丁又专进入南京理工大学学习。2004年,丁又专考取公费硕博连读,后成为大学老师。

丁又专曾在信里写道,“陈爷爷的每一封信,都是用毛笔写的,至今我已经收到陈爷爷的信不下二十封。

就像家人一样,小丁在信中聊起家教兼职,爷爷高兴之余提醒他注意细节:不要在雇主家吃饭,不要收礼物。在兼职中,小丁感到钱来之不易,爷爷说:“是的,家里的钱来之不易,资助人的钱也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

小丁也关心爷爷的助学情况,每次写信、打电话都不忘问一下爷爷最近又在帮助什么人。

其实,他也开始用实际行动向爷爷学习,大三时,小丁从自己获得的奖学金中拿出1300元,帮助贫困大学生黄丽君购买学习电脑。

大四毕业,丁又专开始公费硕博连读。善意在延续,在爷爷的联系下,小丁资助了醴陵市王坊乡中学的学生张艳如。

在给张艳如的信中,丁又专写道:“帮助他人并不需要多少资本,回答同学的一次提问,帮老师擦擦黑板,都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德才兼备,德永远比才更重要。陈爷爷没有上大学,但他永远是我们人生的楷模。”

点击“我要捐款”,让帮助延续。

500万字调查笔记的背后


5:30,骑车去官庄中学;

7:20,学校无人,决定去小横江村双江寺组探访贫困学生;

8:10,到参甲坡,步行55分钟,到去年资助的一对双胞胎学生家;

13:00,去小横江小学,找学校推荐两名贫困生;

14:00,步行5公里去官庄中学初一贫困学生赖暮英家;

15:30,步行1个小时,来到鹅颈村宋家坡组贫困学生胡宾家;

16:50,返程,18:40到家……

这是陈自绪老人在日记本中记录的2014年一天的行程。

从助学之初,老人就开始记日记。通过日记本,陈自绪为1508名贫困学子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调查档案,记下了500多万字的调查笔记和电话记录。

这些记录,连接了很多素不相识的爱心人士和贫困学子。

陈老的助学善举得到了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关注,相识或素不相识的爱心人士常常找到他,希望他提供贫困学生名单。

  • 从2006年开始,株洲一私营业主连续9年每年通过他资助10名学生;

  • 2008年正月初七日,香港商人李先生慕名来到他家,并拿出8万6千多元钱,委托他资助24个大学生,帮他们解决一年的生活费;

  • 从2010年春季开始,“天涯湖南人”助学群网友对口资助醴陵18名学生,直至高中毕业;

  • 2014年,湖南房产公司、工商局等7个单位,通过他牵线搭桥,对280名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提供了资助。

摄影志愿者:屈政亮

如今,在他家堂屋的一面墙壁上,挂满了一个个相框,除了他和亲人的照片,更多是他和学生的“全家福”,以及数十张不同时期资助的学生生活照。 

这满墙合影背后,是五湖四海的善念在传播—— 

张艳如中专毕业后,在广东找到工作。

她不会忘记,是一个叫丁又专的博士资助她读完了3年初中。

丁又专也不会忘记,他能顺利完成本硕博学业,靠的是云南农业大学一位女教师的长期资助。

而这位教师之所以对小丁长期相帮,是因为被陈老热心助学的事迹深深打动。

点击“我要捐款”,支持那些饱含善念的行善者

不仅仅是陈自绪爷爷,还有很多行善者多年来一直默默支持着贫困学生成材

  • 79岁的周兴云爷爷跋涉200多个村,资助27名贫困大学生,为数百名学生筹集上学的费用。

  • 71岁的吴宏达爷爷,9年时间翻山越岭,累计让500余名学生走进学堂。

  • 59岁的牛志远,倾尽攒下的40多万元积蓄自办福利院,近百名孤儿中,已有41名孩子考入大学。

他们是这个社会行善的榜样,在这个正值高考的炎炎夏日,善念值得被全社会肯定,更值得被你我亲手传递,不是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