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逐渐匿迹的,才是中医的灵魂——访旅日脉针专家傅嵩青

 shiping2008 2018-06-08


人物简介

傅嵩青,1984年毕业于原南京铁道医学院医疗系,1990年东渡日本,就读于日本关西针灸大学。1994年开设日本大阪中和针灸院,2004年开设中和整骨院并任两院院长和法人。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日本统合医疗学会认定医师讲座讲师,日本医疗气功学会评议员,东京NPO法人,气功文化中心副理事长,大阪中日友好协会理事。临证主攻难经脉法,擅长双手把脉,凭脉用针,以针调气调脉;并善长鍉针引气,无痛调气调脉治病。




当接到傅嵩青医师的简历时,我稍感意外,这位在日本善用脉针的针灸师竟然曾经是南京市第一医院的心胸外科医生。西医出身的他在1990年赴日本后决定转成一名中医针灸医生。

傅医师从小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大学毕业后,他开始自学中医,业余时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学习,曾受教于邱茂良教授。1990年赴日本,并就读于日本关西针灸大学。在大学毕业典礼上,他聆听了日本针灸大师的报告,了解到微针调脉方法。后来有机会得以亲视微针调脉者的日常门诊,目睹其显著的临床疗效,深受感染和启发,坚定了他走向中医道路的决心。

傅医师把中医的学习重点放在研习经典上,20年来,他精研《内经》《难经》,所研《难经》注本超过20种。

我不禁好奇,通常认为《难经》是对《黄帝内经》中疑难问题的解答和释义,为什么会成为他研习脉针理论的重要来源呢?傅医师说:“23年前,我在大阪一个针灸诊所看到针灸师将《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写成横匾并挂在诊室,每天用双手把脉与微针调脉法治病,效果显著,而感到震撼。因为当时国内针灸界已很少有人凭脉扎针了。当时我就决定要将此法再传回国内。于是便开始参加他们的学习班,他们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的研究非常深入,并结合于临床,其中有些优秀的针灸师对《难经》的研究造诣之深令人慨叹! 激励我开始努力学习并研读《难经》。”

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精研细读,傅医师领悟到《难经》实际上不仅仅是对《内经》难解处的阐释,而是在《素问》《灵枢》基础上删繁就简,实际上早已完成了一套完整的诊治体系,是论述脉和针的专著。因为对《难经》和《内经》原文的参透,傅医师在20余年的针灸临床中,把经文医理还原于临床,形成以《难经》为理论基础的脉诊方法,凭脉取穴、用针调气以发挥经络气化效应的脉针体系,这套体系中蕴含着非常成熟且简洁实用并且有效的脉针方法与针刺技术。

“《难经》共八十一篇,始于脉终于针,我将《难经》诊治疾病的理念结合到双手把脉微针调气的治疗方法中,临床收获不菲。后来我每天门诊忙的时候每小时可以调7~8个病人,开业23年已治疗约十九万人次。”好的疗效源于对《难经》理论的挖掘。

傅医师把脉针诊治体系简单概括为脉—气—经络—藏府—针。脉诊的诊治理论归纳于四季阴阳五行,其中阴阳脉法,轻重脉法,四时脉法,三部九候脉法,六十首古中医脉法等在国内多已匿迹,而这些古中医的传统脉法,能有效指导中医师在临床中诊治疾病,更能体现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化思想和灵魂。针灸治疗部分则是在脉诊基础上选取十二经十五络和奇经八脉的平常穴位,因为从脉中抓住了气机,所以赋予了常规穴位新的生命力,故而穴虽简而效不凡。

《难经》虽言简意涩,却被奉为中医经典圭臬,历代医家注解虽多,但其中仍有许多未解开的宝藏。在日本从医多年,傅医师阅览到了很多在国内流失的古籍文献资料。他在脉针上的造诣来自于对传统中医经典的细致解读,至今仍感慨地说:“我非常感谢让我看到并学到此法的日本针灸师,也庆幸今天日本能将许多国内已失传的中医宝贵的古籍文献资料保存下来,时至今日让我们依然能重温经典之哲学,挖掘经典之精粹。”说起这个,他既感到满足,又有些惋惜:“当年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派出了遣唐使团来到中国,之后大量的中医古籍传入日本,其后每个朝代均派人去长安、洛阳等地学习,学成回国后结合之前传入的真迹著书立说。当时因为有大量唐代以及更早以前的中医古籍传入,对于古中医的研究价值非常高,比如《内经》的释本,真正善本,一本的售价就高达一百多万(日元)。对《难经》的古真义诠释本,也有二十多种,其中不乏真本善本,有些所含价值之高超过近二千多年来所有朝代对《难经》的诠释。因为研习古中医的资源不同,所以日本对古中医统称为汉方医学,其发展也与国内不同,比如《难经》脉针,日本凭借其拥有的古中医资料,一直坚持凭脉用针,而国内在针灸治疗方面却鲜有凭脉用针者了,且各中医高等院校已经将《难经》作为选修课,相反日本对咱们中医经典的研究与应用却如火如荼。作为炎黄子孙,深感遗憾,现在正在努力整理,并结合临床实践加以验证和体会,以期将祖宗留下的精髓分享给国人。”

“己国之花他乡芬芳,故土瑰宝别处璀璨”,作为中医人,傅医师很幸运地读到了大量自唐以后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医籍经典,其中不乏在国内已失传的经典版本真笈。同时也很痛惜,这些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中医经典却没有被很好地在国内保护和流传,只在漫漫历史中被遗忘,最后匿迹。我们不断喊着要继承创新,却在还没有彻底领悟那条条原文,熟读各个经典的时候就开始蜂拥地在那些微观数据中去寻找所谓的答案,我们看到了中药、针灸、推拿等作用于身体以后那些炎症因子、血常规的微妙变化,却忽视了这一套方法应该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而中医理论的来源就是这些惜字如金却重若丘山,写着文言文的古籍原文。现在白话文的书籍固然看着轻松,但是几千年下来,多少次解读,多少种译文,每一次解读,每一次译文,都有作者自己的心得感受,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读到的已经不是那么纯正的原文了,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别人眼中的哈姆雷特,那我们眼中的呢?希望有更多的中医医者像傅医师一样,潜心钻研中医古籍,不断挖掘本源的理论和疗法,应用于临床,为中医正名,为人民健康造福。

一位被评为国医大师的中医老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医不是杀小老鼠,中医的魅力在于临床。”几千年来我们靠中医维系着一代代人的健康,那时候的祖先没有去小老鼠身上找寻真理,却在人们的身体上看到了疗效。我们当然可以拥抱现代医学,可是为什么要遗忘祖先留下来的中医经典?那才是最原始的最深处的中医的灵魂。




作者:伍嫣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