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话不要说死,事不要做绝,情不要断尽

 妙理闲谭 2018-06-08



“凡事留有余地,是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

-by:公子李



毛主席曾言:“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翻阅曾国藩的家书,我们能够在为人处世方面收获颇丰。


-01-

话不说尽有余地


曾国藩后期十分强调“诫多言”二字,不仅经常批评“每日言语之失,真是鬼蜮情状”,也经常反问自己“言多谐谑,又不出自心中之诚”。


初入官场之时,曾国藩与一般愣头青无二,常常口无遮拦,得罪了不少同僚。


而且,还曾因为把话说的太满而尴尬不已。


湘军祖师江忠源与曾国藩是好友,他曾在守孝期间出来做官,组织团练。


曾国藩当时不以为然,义正言辞地批评他,直言“守孝期间做官,不合礼法。”


之后,曾国藩自己却没做到自己口中的标准,在守母孝的时候也违背礼法临危受命。


这件事情让他尴尬不已。


别把话说死,是一种语言艺术,也是人生哲学。给别人留点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下余地。


当一个人冲动之下把话说死的时候,也就是在断绝双方的后路。


责善切戒尽言,言出必行为君子之道,千万不要自打嘴巴。



-02-

事不做尽有余路


生命之河,波澜壮阔,留有余地,就是不把事情做绝,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这样才会事变不惊,游刃有余。


行不至于极端,路不至于绝处,方能取得共赢。


“张飞之死”就是把事情做绝的典型例子。


张飞听闻二哥关羽被东吴所害,“旦夕号泣,血湿衣襟。”结果醉酒鞭打士兵,发泄心中郁闷,导致军中人心惶惶。


而后,张飞又限三日内置办白甲白旗,三军挂孝伐吴。


手下将领范疆、张达深知三日之期无法完成任务,就请求宽限一天。


但张飞不听劝告,反而令人鞭打二人。


在明知死路一条的情况下,范、张二人深夜潜入张飞帐中将之杀害。


中国文化中最忌讳一个“绝”字。


张仪韬光养晦用美人计诛杀董卓之后,不懂得“退为大仪”,结果逼反了凉州大军。


项羽刚愎自用,不听劝诫,使手下许多将领深感无望,或离去或转投他人。


而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汉武帝也曾因一时怒火,无视详情,灭大将李陵三族。幸而李陵没有抛弃爱国之心,助匈奴反攻汉朝,否则大汉必将受到重创。


兔子急了还咬人,把事情做得太绝,极有可能自伤八百。


为人处世,豁达些,明智些,留点路给他人退,也是留点路给自己进。



-03-

情不散尽有余韵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人情往来中,不要把情断尽,也不要把人伤透。


人生在世,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纵使不能成为朋友,但也不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新的敌人。


“负荆请罪”一词,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


赵国大将廉颇因记恨蔺相如被封上卿,位于其上,而出言不逊,处处刁难。


而蔺相如并没有反唇相讥,把情断尽,反而尽量退让,留有余地,这才有了之后“将相和”的佳话。


而曾国藩与左宗棠之间也有着类似的情怀。


左宗棠因政见以及其他原因,对曾国藩十分看不惯,甚至是无礼。


然而曾国藩不与之争锋相对,也从不私心公用。


正是因此,两人并没有成为死敌。


相反,在曾国藩去世之后,左宗棠还送去了挽联,以示哀悼。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非黑即白,学会留有余地,于人于己甚至对于大局都是有利的。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人生在世,把握一个“度”很重要。


曾国藩的“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能带给我们为人处事的新启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