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tmz 2018-06-09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欣赏

 

陈敏昭

   

    历史上叫王籍的名人真不少。南北朝时期的王籍乃南朝梁人,因一首《入若耶溪》而享誉诗坛。王籍虽然才华横溢,却长期不得志,仅仅做过几任中小官员。久厌官场,心倦思归。这些在这首五言古诗充分反映了出来。它使阅读者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闹中有静”的美学效果。

又到一年蝉鸣时,把酒临风听说幽静。让我们轻轻地拂去历史的尘埃,静静地享受这片刻的闹中之静。

  《入若耶溪》开头两句写作者乘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有情有意,情趣盎然。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笼罩着若耶溪,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首创。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

    隋代初期,颜之推在其名著《颜氏家训》中对此诗也是高度推崇:“《入若耶溪》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江南以为文外断绝,物无异议。简文吟咏,不能忘之,孝元讽味,以为不可复得,至《怀旧志》载于《籍传》。范阳卢询祖,邺下才俊,乃言:“此不成语,何事于能?”魏收亦然其论。《诗》云:“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毛《传》曰:“言不喧哗也。”吾每叹此解有情致,籍诗生于此耳。”

      【原诗】

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

注释

若耶溪:在绍兴市东南,发源于离城区约20余公里的若耶山(今称化山),沿途纳三十六溪溪水,北入鉴湖。早年,上游流经群山,下游两岸竹木丰茂,是一处非常幽雅的旅游胜地。而今如何,是否仍然保持着绮丽,吾不得知矣!

yú)huáng):舟名。大船。

泛泛:船行无阻。

空:指天空。

水:指若耶溪。

阴霞:山北面的云霞。若耶溪流向自南而北,人溯流而上,故曰“阴霞”。

远岫(xiù):远处的峰峦,这里指若耶山、云门山、等隐约出现的高山。

阳景:指太阳在水中的影子;“景”是“影”的本字。

回流:船向上游行进时岸边倒流的水。

噪:许多鸟或虫子乱叫。逾:同“愈”,更加。

幽:宁静、幽静。归念:归隐的念头。长年悲倦游:诗人多年以来就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以此而悲伤。倦游:厌倦仕途而思退休。

【今译】

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这人间仙境让我动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

 

2018521日星期一,小满,三门峡上阳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