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其发病原因可因病因不同而异,临床上常可因下列疾患引起鼻出血,如鼻部炎症、肿瘤、血液系统有关疾患、高血压病、肝硬化、鼻腔过度干燥、便秘排便时过度屏气等等。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鼻腔出血,根据病变的范围及性质,出血量多少不等,严重者可因出血过多而引起头晕眼花乃至失血性休克。鼻衄中医病因主要为肺胃蕴热、血热妄行;或阴伤虚火妄动;或气虚不能统血所致,辨证分型主要有肺胃蕴热型、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肺胃蕴热型证见鼻腔干燥出血、色红但量不多、身热、咳嗽痰少、口干、舌红、脉数。肝阳上亢型证见鼻衄、头痛、目赤、口苦口干、易怒、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肝肾阴虚型证见鼻衄时作时止、口干少津、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耳鸣、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1.[处方]韭菜根、大葱根各适量。 [制法]上2味药洗净捣烂取汁后,将剩下的菜泥隔水炖熟即可。 [用法]用汁少量滴鼻,菜泥顿服。 [主治]鼻出血。 2.[处方]鲜蚕豆花6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鲜蚕豆花水煎煮去渣,加冰糖即可。 [服法]2—3次分服,每日l剂。 [主治]鼻出血。 3.[处方]干姜适量。 [制法]将干姜削成鼻前庭大小,煨热即可。 [用法]趁温塞鼻内,但要注意热度,禁防烫伤鼻黏膜。 [主治]鼻出血不止。 4.[处方]藕节500克,荸荠500克,萝卜500克。 [制法]上3味药洗净切片加水煎取汁即可。 [服法]2—3次分服,每日1剂,连服3—4剂。 [主治]鼻出血。 5.[处方]生地黄30克,白茅根30克。 [制法]将上2味药同入砂锅中加清水先用武火煎沸,再用文火煮2个小时即可。 [服法]早晚分服,每日1剂。 [主治]鼻出血。 6.[处方]蒲公英15克,白茅根、芦根各20克。 [制法]将上3味药放入砂锅加水浸泡透后,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即可。 [服法]早晚分服。 [主治]防治冬季流鼻血。 7.[处方]生石膏50克,豆腐200克。 [制法]将上2味药加水500毫升,煮1小时加少许食盐调味即可。 [服法]饮汤、早晚分服。 [主治]肺胃郁热型鼻出血。 8.[处方]白茅根50克。 [制法]白茅根洗净捣汁一碗即可。 [服法]顿服。 [主治]鼻出血。 9.[处方]侧柏叶、石榴花各等份。 [制法]上2味药晒干后研末混匀即可。 [服法]将药末吹入鼻中。 [主治]鼻出血。 10.[处方]干紫珠叶6克,鸡蛋1个。 [制法]将干紫珠叶研末与鸡蛋清调匀。 [用法]内服每日1剂,外用消毒棉签蘸叶末塞鼻。 [主治]鼻出血。 转载保留链接,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好人好运,谢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