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亏损50%到年化38%,永远满仓的他如何穿越牛熊?| 投资家

 citicbank郭郭 2018-06-09

投资圈的人压力都不小。

空中飞人的调研日程、盘前的早会、盘中的交易、盘后的研究,甚至有时候花了十二分的力气也难以从波动的K线中获得相应的回报。这让很多人都忘记了投资是一个既赚钱又有趣的职业。

格林施通的董事长余军却从来没有忘记这一点。从2004年以来,余军全职做投资已经有14个年头了,而如果从1993年入市算起,他已经是一位25年股龄的老股民了。

从财富的角度来看,年逾50的余军完全可以退休了。在过去几年,余军偏居深圳大鹏湾,投资之余,他开帆船、种菜、摘菜、学养生,在投资与生活中怡然自得。

但他显然不满足于此,对他而言,投资还有更大的乐趣和志向。

出于对投资的热爱,他在去年将办公地点从远离深圳城区的大鹏湾搬到了南山区,从一位近乎归隐的私募,走到台前,下决心要将投资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今年以来,余军陆续发行了3只私募产品。

作为一位在投资圈中相当低调的投资人,余军的业绩却十分抢眼。根据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格林施通旗下的大鹏湾财富三期从2015年3月份成立至今,累计收益率达到179%,年化收益率高达38.27%,同期大盘跌幅超过13%。而在更早之前,2009年10月~2012年6月,余军管理的绿宝石价值基金(香港)年收益率达 115%。他的个人资产更是在2003-2008年的投资中就取得了600%的回报。

在深圳南山区的格林施通的办公室中,《陆家嘴》记者见到了余军。他的办公室空旷敞亮,偌大的办公桌上没有电脑,只是简单摆放着几本书和笔记本,办公室的陈列架上,茅台酒、云南白药片仔癀同仁堂的产品第一时间跃入眼帘,很显然,这些都是在过去投资中给他带来丰厚收益的品种。记者记得一位朋友曾经说过,自己早年在华侨城这只股票上赚了钱,此后每次到深圳,都一定要到华侨城消费一番,像是一种小小的致敬。对于余军这样的价值投资者而言,珍藏这些公司的产品,大概也是出于类似的心理吧。

在采访的过程中,余军打开了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做好了笔记。余军对记者说,在过去十几年的投资生涯中,自己已经记了满满45本笔记。

这是一位认真庄重且充满仪式感的投资人。

曾经炒股亏了一半身家,迷茫中探索盈利之路

“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成功的捷径是与成功者为伍。

余军从一位普通股民晋级为专业的投资人,其转折点就在于他找到了带他“入门”的老师,走上了投资的正道。

而在早年,余军也只是一颗郁郁葱葱的“韭菜”,从1993年入市到2001年熊市中巨亏离场,他一度在股市中赔进了一半的身家。

上世纪90年代初,跟很多南下的创业者一样,余军从湖北武汉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当时,余军在深圳从事石油贸易工作,为自己积累了第一笔财富。

第一次接触股票是在1993年。余军市场路过深圳红岭路,那是深圳最早的股票交易起源地,深圳很多的股市传奇都源于这个地方。当时,看到红岭路常常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排队,余军十分好奇,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他们在买卖股票。

“排队的东西一定是有需求的,有需求就有价值。”在这样的心理之下,余军也到营业部开了一个证券帐户,开始了自己的炒股生涯。

听消息、跟庄、看K线、数波浪……在90年代野蛮生长的营业部生态当中,余军经历了中国股市最初的无序和混乱,尝试了当时几乎所有的炒股手段,但股票账户里的资产起伏不定,要从股市中长期赚钱并不容易。

虽然没有从股市中赚到钱,但余军对炒股近乎执着,他跟证券公司的老总学习,买了当时一本很热门的炒股书籍《如何跟庄》,甚至把自己赚到的钱悉数投入到股市当中。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1年。当年,互联网科技股领头羊亿安科技因违规操纵案的爆发轰然倒下,A股的网络股泡沫顿时破灭,市场暴跌,余军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大熊市,账户资产大幅缩水,最终他在悲观中清仓离场,这时他发现,8年股市生涯,自己竟赔进了一半的身家。

很多投资者教育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在结尾还会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警世名言:“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进股市,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那就送他进股市,那里是地狱。”

但对余军而言,故事才刚刚开始,他要找到从地狱爬向天堂的蜘蛛丝。

余军并不服气,他开始反思自己亏钱的原因。在这个时候,他发现,当时自己身边炒股的朋友几乎都是亏钱的,包括一些他认为很牛的人,营业部老总、机构投资者等等。

余军如梦初醒:“原来我一直待在一个亏钱人的圈子里!”

这个时候,关于巴菲特的报道开始传入国内,这让余军看到了希望,为了淘到巴菲特的书,他跑遍了大半个深圳,最后在罗湖的深圳书城买到了《巴菲特投资策略全书》这本书。

“如获至宝。”余军向记者描绘起自己当时的感触,从巴菲特的书中,他看到了股票投资的希望——原来股票投资是可以持续盈利,而且这是一份可以出世界首富的职业。同时,他也找到了自己投资失败的原因,决心学习价值投资。

余军离开了原来“亏钱的圈子”,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报读了金融与投资家研修班,在他的同学中,有银行行长等等金融圈的人,三年的课程攻读下来,余军渐渐累积了一些金融圈的人脉。

后来,在一位同学的引荐之下,余军在深圳认识了有“民间股神”称号的林园,当时是2003年年底,林园在投资方面已经做得相当成功,但资本市场对他还相当陌生,“股神”的称号也是在2006年才广为人知。

林园为人豪爽,心直口快,聊了不到十句,林园就告诉余军:“我从1989年的8000块钱本金到现在已经赚了4个亿了。”

2003年在深圳有4亿元是什么概念?余军记得,那时候在深圳一套房子的价格还不到一百万元。

余军心里暗暗吃惊:如果说林园真的从股市中赚了这么多钱,那他真的很不简单。

为了验证林园是不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人,余军一口气向他抛出了3个问题。

余军问:“林总,你做庄吗?”

林园回答:“我从不做庄。”

余军又问:“你研究K线、图形吗?”

林园回答:“我从来不看那些东西。”

余军三问:“你是不是‘上面’有人,根据内幕消息炒股?”

林园回答:“我父母都是普通的医生。我做投资,都是靠自己的双腿跑上市公司跑出来的。”

几个问题下来,余军心里踏实了,因为前面几种方法都是自己过去尝试过的弯路,而林园说自己炒股靠的是跑企业,这一点跟巴菲特的价值投资非常像,自己需要的就是一个这样的导师。

余军和林园一拍即合。第二天,余军就带上100万元的现金,到林园所在的营业部开了一个户,开始了和林园学习投资的生涯,这一开始,就是15年的时间。

在15年的时间里,余军见证了林园牛市中的光环、也与他一起经历过熊市的低潮,身边跟林园做投资的人来了一批又一批,而最终,余军坚持了下来,在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他将巴菲特价值投资的理论和林园A股价值投资的实践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投资逻辑,也实现了自己在股市中资产的升值。

熊市的洗礼:“大盘跌了73%,而我还是赚钱的,因为方法对了”

在2003年到2007年期间,A股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迎来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价值投资也逐渐在A股当中形成了一股独特的力量,不少中国价值投资者在这轮牛市中脱颖而出,赵丹阳、李明达、但斌、李驰……还有林园。

余军在2003年重新入市之后,就跟着林园一起跑上市公司,走价值投资的道路,买入A股最好的上市公司,包括贵州茅台、云南白药等等。一直到2007年牛市顶部,余军的资产都在不断盈利,余军算了一笔帐,在这4年期间,自己学习林园的投资方法,满仓价值股,在最高点的时候,自己的账面回报率达到了600%,是自己在股市上最大的一次成功。

但股海总有起风浪的时候。

2007年股市处于一片喧腾之际,金融海啸席卷全球,A股也难以独善其身。上证综指从2017年10月开始,步入了长达一年的下跌周期,一路从6124点下跌至1664点,跌幅达到73%。在当时,无论是投机者、还是价值投资者,无一幸免,余军持有的股票一路下跌,资产大幅缩水,而他的老师和伙伴林园也同样经历了满仓下跌之痛。

“林园教我的投资第一课,就是做股票一定要全仓,这样才能获取资产的最大收益。”余军说,自己从2003年开始就一直是全仓操作,所以在A股这波下跌之中,自己的资产几乎也是遭遇了同样幅度的回撤。

这个过程是异常煎熬和纠结的。

在股市一路下跌的过程中,余军也产生过动摇,甚至有几次跟林园争论了起来,但最终,林园的坚定说服了他。

“林园告诉我,真正高点只有一个,我们判断不了,既然判断不了,就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但是有一条我是很肯定的,就是我们拿的都是A股里面最好的公司,我相信这些公司不会辜负我们。”余军对这些话至今记忆犹新,就这样,余军坚守了下来。

而且,在大盘跌了73%的情况下,余军算了一笔帐,从2003年全仓进入股市算起,在经历了这么大幅度的下跌之后,自己在股市中的资产仍然翻了一倍。

“这是相当不可思议的,对我的鼓舞也是巨大的。”余军说,自己过去尝试过各种炒股手段,不管牛熊都是亏多赚少,而价值投资是真正让自己穿越牛熊都赚钱的一种方法,更坚定了他做价值投资的思路。

2009年,股市逐步回暖,余军持有的股票价格也很快回升。经历了一番牛熊的洗礼之后,余军从一名价值投资的学徒晋级为真正的价值投资实践者,他开始探索自己的价值投资之路。

价值投资的信徒:寻找种子、低价买入、长期持有

2009年,余军和几位朋友在香港成立了一家私募公司,买入了香港同仁堂科技等低估的优质股票。

余军跟记者分享道,同仁堂就是属于那种自己“用双脚走出来的上市公司”,在买入同仁堂科技之前,余军已经对同仁堂做了多次的调研,对公司的基本面相当熟悉。而在2009年5月份的时候,同仁堂科技在港股备受冷落,股价从23元港币跌到了4.5港币,按这个价格计算,当时同仁堂科技的分红率已经达到了10%。

在足够的安全边际之下,余军开始大举建仓,有时候为了买10万股,还会导致同仁堂科技的股价上涨一两毛钱。

一直到2014年,单单在香港同仁堂科技这一只股票上,余军就赚取了十倍的回报。

当时,余军在深圳大鹏湾也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公司格林施通,他管理的第一只阳光私募信托产品在2011年到2016年间回报率是56%,而那几年创业板行情横空出世,像余军这样能“孤独”地坚守价值投资并获得收益的私募并不算多。

而恰恰是在低迷时如信仰般的坚守,也让余军在2016年年底价值股回归之际再度赢得市场的馈赠,余军在2015年3月份成立的私募产品大鹏湾财富三期,截至5月18日,运行3年以来累计收益率已经达到了179%,而同期A股经历了一波牛熊过山车,指数至今仍下跌了10%。

说起选股标准,余军回答道:“在市场看来,贵州茅台、云南白药这些都是大白马,但是在2003年我们买入的时候,他们可不是什么白马,当时的市值也不大。我们现在选股的思路也是这样,要寻找种子股。”

余军把自己的理念总结为12个字:寻找种子,低价买入,长期持有。

具体的方法就是:第一,找到好行业,好行业一定是未来需求很大的,比如快速消费品等。

第二,找到好企业,好企业一般是行业或者细分行业里面的龙头,要具备品牌效应、垄断的商业模式,或者唯一性的产品,拥有产品的定价权,并且它一定要属于世界500强的行业。

第三,从企业微观的角度,深入研究企业十年的数据,寻找稳定持续增长的企业。在余军看来,这样的企业出问题的几率很小。

与此同时,在具体操作上,余军仍然奉行“全仓”的投资教条,但永远不要使用杠杆也是他最严格的投资纪律。

至于卖股票的标准,余军表示,自己一般在三种情况下会选择卖出股票。

第一,当行业需求下降的时候,要选择离开。比如在2014年余军就开始卖出银行股,在他看来,银行就是属于需求下降的行业。

第二,公司的市值太大的时候,也要适当退出。

第三,当找到新的种子型公司,就会适当换掉一些增长放缓的公司。

“我们的原则就是,永远要买种子,我们现在就是要买十年后的茅台。”余军说。

私募冠军阳勇的另类价值投资法 | 投资家

重阳投资陈心:好投资一定是好公司加好价格 | 投资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