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的强国梦

 秦岭之尖 2018-06-09



曾国藩故居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逐步深入,曾国藩对晚清的“内忧外患,至今已极”的形势认识更加深刻。他认为只有寻求“自强”、“求富”的方法,才是摆脱清王朝岌岌可危的出路。他常与幕僚谈起强国之法:  一是革新政治; 二是寻求人才,并提出了“思夷智,以造炮船,尤可以勤永久之略”的战略思想,他的主张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振聋发聩的口号相比,毫不逊色。曾国藩在晚清时的这种远见卓识,非当时一般达官贵人所能比拟,他的强国思想最后都付诸了行动,不仅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同时也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安庆军械所



强军兴军、开辟湘军战场新局面


咸丰八年(1858年),因为战局不利,曾国藩深刻认识到兵器的重要性,并在江西建立了小规模的军工厂生产枪炮。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1861年9月5日) 湘军在经历了与太平军多年的鏖战后,终于攻克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安庆,曾国藩抵达安庆后就开始筹备军工厂的建设,在曾国藩后来给王霞轩的信中提到:“现在安庆设立子药枪炮等局,依照江西规模,今科当有头绪,明春以后,不解子药”。咸丰十一年十一月(1861年12月),曾国藩请江苏巡抚薛焕出面将徐寿、华衡芳两位制造业人材请至安庆大营。至同治元年(1862年),曾国藩在安庆共计设立了五局二所:子弹局、火药局、枪炮局、善后局、谷米局和内军械所、内银钱所。按照分工,五局两所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供应湘军军火,一部分是供应湘军军需物品。其中生产军火的三局一所分工极其明确: 火药局生产各种炸药、火药、子弹局生产炮弹; 枪炮局制造劈山炮、抬炮、小炮等。当时的安庆内军械所集合了一批当时中国著名科学技术专家,如徐寿、华衡芳、龚芸棠、徐建寅、张斯桂、李善兰、吴嘉廉等,还有上百名工人。同治元年(1862),安庆军械所试制第一艘小火轮。同治二年(1863)为了添加工厂设备,曾国藩派容闳赴美国购置了100多种新型机器。同年底就生产出了各种劈山炮和开花炮弹,次年湘军攻陷南京后,迁往南京,后并入金陵机器制造局。


1865年9月曾国藩将南京的金陵制造局迁到上海虹口,和时任江苏巡抚李鸿章原设的炮局及购买美国人的铁厂合并,组建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也是近代中国第一家新式工厂,对中国重工业生产有很大提升作用。1867年,江南制造总局仿制出德国毛瑟步枪,这是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种步枪,这种枪使用黑火药和铅弹头,威力惊人。1953年,江南制造总局改名为江南制船厂,后来相继又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护卫舰,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自行研制的国产万吨轮“东风”号。江南造船厂是现在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生产品种最为广泛的现代化造船基地,为中国船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第一台蒸汽机模型



工业强国、促进工业技术革新


蒸汽机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然而,闭关锁国的大清帝国,不认为洋人的东西有什么妙处。更不会把洋人制造的物器当成宝物,因此,对蒸汽机为何物毫无所闻。至林则徐、魏源之时,虽然有了善于“今西方各国,最为奇巧有益之事,及是火蒸水气”的记载,但是并没有引起对朝廷的重视。咸丰十一年(1861),曾国藩命徐寿、华衡芳等人到安庆军械所“潜心研究,造器制机,一切事宜,皆由手造,不假外人”。徐寿、华衡芳来到安庆军械所以后,于同治元年(1862)三月开始制造蒸汽机,为解决动力问题,二人“自绘图兴工”,在既无实际经验,又缺乏资料的前提下,经过好几个月的艰苦努力,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终于在同治元年(1862年) 7月制造成功了。从所制造出的蒸汽机的结构来看,它与当时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往复式蒸汽机相差无几。曾国藩在看了蒸汽机的试验结果以后,甚是高兴。的确,蒸汽机的试制成功,为制造火轮船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某种程度上为我国后来各种工业制造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黄鹄号模型



海权强国、自掏银子制造国产轮船


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在日记中就认识到自制轮船的重要性:“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而古代中国造船业,一直名列世界前茅,但中国的造船业,造的是以人力和风力为动力的木船,而西方近代造船业,却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铁甲船。曾国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租赁了一只洋轮,调到安庆,停在江边,安排徐寿、华蘅芳抓住机会,细心查看了洋船构造,由于当时湘军军费很紧张,曾国藩在自己的养廉银中掏出银两专门用于造船。同治四年(1865年)6月,朝廷派曾国藩北上剿捻,临行前他又嘱咐造船负责人徐寿说,造船不能停,费用缺口全部由他私人出。经过四年的努力,经历多次的试航失败,同治五年(1866年)4月,轮船终于试航成功。这艘木质轮船,载重25吨,长55尺,高压引擎,单气筒,该船试航于杨子江,在不到14小时内逆流行驶了225里,时速久16里;而返回时顺流仅用了8小时,时速约28里,试航之日,江岸人山人海。徐寿亲自掌舵,华蘅芳担任机长。当“黄鹄号”返航靠岸时,曾国藩赞道:“好啊!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亦能为之!”并将该轮船命名为“黄鹄”号。“黄鹄”号是中国人自行研制第一艘机动轮船,它的建造揭开了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发展的帷幕。同治六年(1867年9月)26日,曾国藩奏请朝廷派懂得海上操兵的刑部主事陈兰彬赴闽粤沿海招揽熟悉制船人才和操作轮船的水手,加大了造船歩伐。同治八年(1869年)12月15日,慈禧太后和同治帝在曾国藩履新直隶总督前的御前谈话中特意表扬曾国藩引进外国匠人造船一事。此后十年间,按照曾国藩的计划,徐寿、华蘅芳主持再造“恬吉号”明轮兵船,“操江号”等四艘暗轮兵船,终因成本过高,使“造船不如买船”之声甚嚣尘上。但“中国有了自己的轮船”,已足以使中国人感到自豪。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西方翻译书籍



科技强国、洋为中用


在经营江南制造总局过程中,曾国藩看到,洋人制造机器,全根据数字推算,其中奥妙,均以图纸为准。曾国藩认为,“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同治七年(1868年)3月,他在上海成立成立“译书局”,先后聘请中外学者59人参加译书,其中外国学者9人,中国学者50人,英国学者有博兰雅、伟烈亚力,罗享罗,美国学者有金楷理、玛高温、卫理等。根据1909年译书局所编《江南制造译书提要》的统计,该局先事共译书160种,具体有兵学、工艺、兵制、医学、矿学、农学、化学、交涉、算学、国学、史志、船政、工程、电学、政治、商学、格致、地学、天学、学务、声学、光学等方面,几乎囊括了当时世界的各个科技领域。


留美幼童



教育强国、派遣幼童留学美国


同治九年(1870)九月十六日曾国藩上书清廷,派留学生赴西方各国学习的主张。同治十年(1871年)8月19日,曾国藩邀请李鸿章联衔会奏《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奏折,奏折中详论派幼童出洋留学之益,提出“俄国初无轮船,国主彼得易服微行,亲人邻国临厂,学的其法,后来其太子又到英国书院肄业数年,今则俄人巨大炮船,不亚于英法各国,此其明效”。同治十一年(1872年)2月27日,曾国藩再次领衔上奏,促请对“派遣留学生一事”尽快落实,奏折附呈留美儿童章程12条,这篇奏折在得到同治皇帝御笔批复“依议”的函复之后,第一批中国青少年留学美国的教育计划终于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8月11日登上了去美国的轮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为之呕心沥血、主持擘画的曾国藩,却没能亲眼目睹这一创举,他在首批留美幼童开航之前的五个月,即同治十一年(1872年)3月12日,就因积劳成疾而与世长辞了。此次幼童留美揭开了我国向西方派遣留学生的历史,朝廷按照曾国藩当初规划,先后派遣四批幼童120人赴美国学习,分别在美国读小学、中学、大学,学期15年,其中学习13年,实习期2年,清政府负责所有留学儿童的学费和生活费,学习期满后由朝廷安排工作。留美儿童在美国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并受到了美国总统格兰特的接见,他们当中有些优秀的作品还参加了美国博览会,后来有美国教授写信到清廷表扬这些留美儿童,这批学生分别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留学,但是随着幼童们渐渐长大,他们接收了美国自由开发的思想,对学监不行跪拜礼,剪掉辫子、信奉基督教,这些行为举止清廷认为是大逆不道,1881年清廷决定把留学生全部撤回。留美幼童回国后,大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在近代科技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中的詹天佑成为中国铁路的开山鼻祖,吴仰曾、邝荣光成为中国矿业的先驱者,朱宝奎、黄开甲、周万鹏等成为中国电信业的第一人;唐绍仪出任中华民国的首位内阁总理,蔡绍基出任北洋大学校长(天津大学前身),唐国安出任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校长,梁敦彦成为外交部长等等。容闳后来这样评价:“文正种因虽未获睹其结果,而中国教育之前途,实已永远蒙其嘉惠。今日中华学子,得受文明教育,当知是文正之遗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