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轶事----受恒受渐文史存

 吴越尽说 2018-06-09
2015/7/5 9:15:24    作者:  萧海铭 来源:  吴江通 

  恒乃稳定、永久之意;渐有发展、落实之义。受恒受渐,是自沈曰富“论学以有恒有渐为归”化出,指学习要持之以恒有收获。在盛泽历史上,能真正以学者之名著声于世的人物,千百年间为数寥寥,而清代嘉道时的沈曰富,著述宏富,可为其中的佼佼者。

  沈曰富(1808—1858),字沃之,号南一。其父沈烜系州吏目,盛泽红梨诗社创始人之一,其家之“停雲读画楼”乃红梨诗社会聚之所。曰富秉家学渊源,十六岁即能为古今体诗。平湖方坰乃饱学之士,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以康雍时号称“理学第一人”、乾隆赐谥号“清献”的名臣陆陇其“之学倡导后进”,其来盛泽时,“曰富师事焉”,从此,开启了这扇专研程朱理学,并兼及汉儒学的大门。1834年方坰去世后,震泽张履、平湖顾广誉两位儒学家均在盛泽教授学生,曰富与相交并以师礼之,得指导,“学益进”。但二人不以师居,尤其是顾广誉,虽比曰富年长9龄,却乃是白身,故坚持平辈论交。

  曰富在“道光十九年(1839)中举,赴会试不第,遂淡于仕进,以读书养母为事”。时与曰富交好的道光乙未(1835)举人,并于1840年高中进士的平望人殷兆镛,曾以《别后却寄》诗劝告:“知君淡富贵,奈世艳科名”,“此言牢记取,努力志前程”。然曰富不欲仕途的心志已坚,他一心要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对儒家学说的研究中,并进而著书立说,为此,复又投入婁县(原松江华亭,清康熙时改为婁县)儒学大师姚椿门下,倾全力专注于程朱理学的研究。这种不耻下问,转事多师的治学精神,虽在51岁因“骤疾卒”而告罄,但他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不仅留下了一份宝贵文化遗产,成就了地方文化的历史积累,更是以学者、文学家的光彩为盛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只是令人讶异的是,沈曰富被《盛湖志》采入《文苑》专卷,列有“小传”,而非《儒林》卷,这意味着《盛湖志》作者对沈曰富的定位是文学家而非儒家学者。细检曰富生平所著,计有:《夏峰学录》、《夏峰弟子传》二卷,《杨园渊源录》四卷,《当湖弟子传》三卷,《沈端恪年谱》,《受恒受渐斋集》,内含诗集六卷,文集六卷,外集四卷,《读三礼笔记》一卷,《读诗笔记》一卷等。这些著述中涉及几个大儒,略作简述,以明所以:

  夏峰,名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晚年自号岁寒老人,原籍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清初迁至河南辉县苏门山下夏峰村定居讲学,世人称夏峰先生。是我国明清之际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爱国志士,被北方学者奉为泰山北斗,在中国儒学史上,孙奇逢的地位显赫,《清史稿·儒林传》中,他被列在第一位。

  张履祥(1611—1674)字考夫,号念芝,号杨园。浙江桐乡人,世居清风乡炉镇杨园村(今属桐乡市龙翔街道杨园村),故学界称杨园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清初朱子学的倡导者。

  陆陇其(1630—1692)清代理学家。原名龙其,因避讳改名陇其,谱名世穮,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学者称其为当湖先生。康熙九年进士,历官江南嘉定、直隶灵寿知县、四川道监察御史等,时称循吏。学术专宗朱熹,排斥陆王,被清廷誉为“本朝理学儒臣第一”,与陆世仪并称“二陆”,卒谥“清献”。

  沈近思(1671—1727),字位山,号闇斋,又号庵斋,运河镇五杭人(今余杭),清代名臣。康熙三十八年(1699)中举,次年中进士,“官河南临颍县知县,膺卓荐,迁广西同知,旋以病归。经浙江巡抚奏乞破格擢用,雍正癸卯(1723),特用吏部文选司郎中,恩加二级,次年擢吏部右侍郎”。卒后,“室无余赀”。“赠礼部尚书、太子太傅,赐谥号端恪”,雍正称他是“操比寒潭洁,心同秋月明。”著有《学易》、《学诗》、《读论语注》、《偶见录》、《小学》、《咏励志杂录》、《真味诗录》、《天鉴堂诗文集》等数十卷。

  以上四人均是明末至清早期人物,是沈曰富的学习和研究对象,并有研究成果———专门著述传世,而读《三礼笔记》和《读诗笔记》则是沈曰富分别在研读《周礼》、《仪礼》、《礼记》和《诗经》所作的读书笔记。余生也晚,且涉猎有限,无缘得识前人宏著,然巧的是,正值撰写此文时,北京网友仲聿修先生给我发来了《受恒受渐斋集》,内含文六卷、诗六卷,顾广誉作序,姚椿题词。该集共采入沈曰富的文章85篇,诗词420首,“文集初刊於咸丰九年(1859),版存省垣,次年即毁於兵燹,印本无多,挚友间罕有存者,宝星(曰富子)于友人李君锡处索得旧本,重刊告竣于同治八年(1869)”。诗系沈曰富去世11年后,其孙沈葆光“整理旧箧,检获全稿,复校正补入”,与文集一起出版。尤其是此集结尾处赫然载明出版校勘者为:门下士:徐迪新、陶模;通家子:沈景修三人。这种文坛传承关系,无疑对研究者大有裨益。

  作为盛泽文史研究者,得此集不啻获宝,展卷初览,即惊于沈曰富之博览精研和文辞优美,始晤仲廷机将其列于“文苑”,以文学家褒其美,而非入“儒林”,因道学而隐其文耳。若假以时日,当能解读或充盈盛泽在这一段历史时期的许多人文史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