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农诞辰 | 中医文化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先行者

 指禅李的收藏 2018-06-09
张其成国学基金
国学改善生活


据传,农历四月二十六日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诞辰。几千年来,每逢神农生辰祭日,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都会去敬奉神农,缅怀华夏始祖。

《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被尊为“药祖”。此后,中医不断发展,对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过重大贡献,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中医文化更是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


中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四大支柱之一


中华传统文化是重“生”的文化。儒释道注重生生之道、生生之德。而在中医看来,人身小天地,天地大人身,天地和人身就是一个同构、同序的生命体。医家是与儒释道三家并立的中华传统文化四大支柱之一。

在太极图中,儒家是白的,是阳刚。儒家的基本精神是乾卦阳刚的精神,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昂扬向上。道家是黑的,是阴柔。道家的基本精神是坤卦阴柔的精神,厚德载物、柔弱虚静、自然无为、居下不争,以柔克刚。佛家在太极图外面一圈,因为佛家讲究“空性”,“四大皆空”、“五蕴皆空”。医家在哪里?在中间曲线。中医是讲阴阳调中。儒家讲中庸,道家讲中道,佛家讲中观,中医讲调中。儒、释、道、医四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圆融和谐,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阴阳中和”的基本精神。


中医“仁和精诚”是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体现


中医的基本理论、道德信念、行为规范、临床诊疗、养生实践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我把中医的核心价值观念概括为“仁和精诚”四个字。

“仁”是中医人的最基本要求。中医作为“生生之具”是帮助人类生命健康长寿的,是呵护人类生生不息的工具和技术。中医的最高道德理想是能够参赞化育、效法天道、救治生命以实现“生生”仁德。

“和”是中医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医认为一个健康的人必须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形与神三个层面的和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之所以会生病,就是因为失“和”——违逆了天地阴阳四时的规律,进而引发自身阴阳失和,于是治疗疾病就需调和致中。进而言之,中医提倡医患信和、同道谦和,强调医疗行为中各种关系的中和、和谐之美。

“精”是中医职业精神的最高概括。孙思邈《大医精诚》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所以要求从医者首先要有精湛的医术,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后世医学教育、医疗实践中,对医生的职业素养要“精”的要求一以贯之,成为中医的核心价值追求之一。

“诚”是中医行为的最高准则。孙思邈《大医精诚》要求医者必须诚心救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中医的发展方向关乎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命运


优秀的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同根同源,本为一体,正如树木生长一样,一棵树即使再茂盛,当它根基下的土壤营养不足时,也会慢慢衰败凋敝。中医药学是当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传统科学技术,具有巨大的医疗保健实用价值,集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科学技术硬实力于一身,是体现综合国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大力弘扬中医文化,不仅是振兴中医、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选择,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祭神农炎帝文

鹿原苍苍,寝我农皇。赫赫一生,万世景仰。

创制耒耜,以垦草莽。教耕生谷,奠基农桑。

相土地之所宜,高下肥荒;

尝百草之性味,寒热温凉。

赭鞭以鞭众草木,虽百折而不彷徨。

一日而遇七十毒,终极限而断寸肠。

埏埴为器,教民寿长。

因时变火,以抑疾伤。

福荫百姓,世称药王。

神农本经,立极滥觞。唐修本草,国典颁行。

经史证类,备急救荒。本草纲目,声名远扬。

当今盛世,著作煌煌。

研发新药,化用古方。科技先导,国粹重光。

技管先进,品质精良。中药产业,蓬勃兴旺。

神农文化,人类共享。

吾辈有愿,振国医国药,再创辉煌。

先祖无虑,看华夏文明,蒸蒸日上。

荐此精忱,昭告炎皇。伏惟尚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