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6岁空巢青年, 该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家?

 茂林之家 2018-06-09



大家好,我是季乙。

去年11月从一家互联网公司裸辞,经过长时间对职业的思考,决定在转行的同时萌发转城市的想法,主要目的在于调整自己的事业与亲情的矛盾现状,寻求一条较平衡的路。

相信很多人刚毕业不久尚未在大城市落根的空巢青年也会不停地问自己这个问题。

这篇文章记录了我内心煎熬的思考过程,也希望能给有同样困惑的人予以精神帮助。

01

 看,你在大城市落魄得像只狗

我曾经觉得我注定得生活在大城市。

大城市就业机会多,休闲娱乐丰富,公共服务完善,猪朋狗友汇聚一堂。

甚至给人一种畸形的优越感。

我们家里称从广州回来为「下来」。

每当有三姑六婆不怀好意地问我是不是下来后不回去了」,我都觉得是对我能力的羞辱。

家里的共享单车会被拆着偷走,家里出门要记得带现金买单,家里的人结婚生孩子都特别早。

事业好不如嫁的好是那里奉为圭臬的价值观。

思想观念的差距是最可怕的存在。

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像我一样再从小城镇里拼命探出头来,渴望在大城市里有一席之地。

这就是当今中国城乡二元壁垒下的残酷现状。

可是,没有人能尚自定义和评判什么才是好的生活」。

相夫教子,琴瑟和鸣,四世同堂,天伦之乐。这样的生活凭什么由我来看不起?

在每个丧尸般走出市中心华丽办公大楼的清晨,在每趟上上下下都是战斗的地铁里,在每个客户催命般的电话铃声中,没房没对象地窝在养活房东的方寸之地,这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这个时候往往另外一个自我会站出来反驳,我是在为我的吃不了苦,不努力找借口。

毋庸置疑,每个人无论什么时候身处哪里都需要努力,因为人生就那么短,能多实现一个梦想,就是赚的。

如果同等时间是用在葛优躺」上,不是不行,只是没那么划算。

人活着毕竟要干点什么。

但是,我的误区在于,把大城市里的病态忙碌」与事业拼搏」与人生美满」等同起来。

先前有个客户一两点用公司座机给我打电话,尽管她确实很牛逼,但这种工作方式并不适合我。

我并不是在将敬业爱岗污名化,只是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

大城市不等于努力,回家不等于没出息,关键在于我想干点什么。

后来我便裸辞尝试做自己的音乐,写自己的文章。我想,哪怕我的才华不足以支撑我的不现实的理想,给自己一个机会试试看,大不了重头再来。人生那么短,好好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好么?

就在这个期间,我开始接受回家的想法。


02

 你还能看你的父母几次?


上一段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下面谈谈对我刺激最大的因素。

你们怎么看待「生老病死」?

我是个幸运到极点的人,从我有意识以来,离死亡」一词非常遥远。

我的爷爷奶奶似乎都是那样的年纪,他们爱打麻将,准点去散步,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今年春节回家看望他们,奶奶偷偷地告诉我,他们不打麻将了。

爷爷最近的神智有些恍惚。

向来寡言木讷的父亲也曾隐晦地问过,爷爷今天是不是没去散步。

那天看着爷爷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在街上穿过,骑得很慢很慢,车轮碾过歪歪扭扭的泥路。

我不敢喊他,怕他分神。他也看不见我,淡然地目视前方,仿佛清晰地看透了自己的路。

我向来心思重,坦白讲,我无法想象亲友的离去,也无法释怀。

那是我第一次思考生死。

老人在临近那条线的时候会想些什么。

一个人的离去,会给朝夕相处的另一半带来多大的打击。

会给已经同样苍老的子女带来多大的苦酸。

而我还能见多少面,说多少句话,如果拿个计算器来算,种种相加有没有我看电影唱K娱乐的时间多?

今年春节过完,我的父母送我去车站,他们目送着我的车远去,每一次,我都会想起龙应台那句刺激泪点的话——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从初中开始住宿,我的父母曾在早上六点多大老远跑到校外,扒拉着栏杆看我军训。

之后的无数次离别,每一次都含着这样不忍不舍却生生咽下去的辛酸。

我的父母,不该为我承受这份苦难。

可我们从出生就形成的年龄差,注定了他们只能陪我走一段路。

而这段路的大部分时间,我还像个不懂事的小孩东走西顾,导致聚少离多。


03

也许我们能做的,仅是不留遗憾


前面有提过,在大城市呆越久,越难以接受家里的某些价值观。

我在其它方面还好,愣是要挑个不是,就是没对象。

因为这个罪过,春节日均三次被提及,人到点了就要结婚,结婚了立刻要有孩子,上赶着要完成人生的每个任务。

从自身自私自利的角度,我仍不愿意回去。

我也不止一次想过将父母接到广州。

但受环境习俗,人际关系,语言习惯,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影响,父母很难随着我落居大城市。

我第一次带母亲去大商场,坐扶手电梯时母亲惶恐地抓住我的手不放,她说她讨厌来这些地方。

她喜欢留在乡下跳广场舞,带孙子。

我有我的精神追求,我的父母也应该有。

我想方设法想寻求这两种方式当中的平衡点。

而真正让我豁然开朗的是加拿大作家门罗的这句经典的话——

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人生的苦难挫折和生命的遗憾缺失必然存在。

时间像个赶路人,推着每个人马不停蹄的往前走,总有人领着陪着我走了一段路,然后因为各自的生命轨迹而分道扬镳。我甚至有一个想法,上帝创造了人类拥有睡觉与清醒两种状态,不就是出生与死亡的无数次模拟训练,试图让脆弱的凡人不要因为这一客观的生命规律而伤春悲秋。

我仔细想想,其实我无需刻意地让我的父母来到我的身边,或我放弃一切回到老家。因为回家了也未必能做到真正的尽孝。未来的工作,社交,爱情,以及可能会组建的家庭,不可避免地会照样分散自己的精力。

我要做的是尽量不留遗憾,听起来很像一句鸡汤,但它却是实在。

我给自己定下了三条很简单的规定:

1,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尝试回家,但前提是基于那里能有一份我真正想干的工作。

2,就目前现状来说,不管多忙,不管内心多烦躁,每天坚持要同他们联系,吃什么,天气好不好,工作忙不忙,及时报备。

3,抓住一切的可能抽空回家,听母亲讲小时候的故事,陪父亲喝茶,陪爷爷奶奶看潮剧,为他们做饭,改掉他们不利于健康的坏习惯,如果他们愿意,带他们出去旅游,多拍一点照片。

也许关于大城市还是家乡的选择,是出于自身逃避压力,是出于亲情的考量,但一切外因的困扰,归根究底,会简化成一个问题,我想做什么,我想了,然后有没有做?

如果你也有同样的迷茫,不妨问问自己。


简书作者

季乙 -

“ 3年快消互联网营销经验,现在写写文章唱唱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