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解读: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温暖南方 2018-06-09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汝州市德治建设动员会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汝州精神,发扬风穴精神,风穴路街道工委、办事处特分享“德育风穴”系列文章,与读者共同学习,为建设厚德汝州共同努力!

另,这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疏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原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出处】:《孟子·尽心上》。

【作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释义】: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君子坦荡荡。

【原文】: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称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 兄弟平安、没有怨恨,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君子有三大快乐,称王天下不在其中。

【感悟】:人立于世,能够对得起上天造物之恩德,无愧于与人交往之信义,安然于内心澄明之准则,俯仰于天地之间,胸中自是坦荡泰然,这便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也是儒家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本期编辑:李晓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