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泌性中耳炎中医治疗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18-06-09

分泌性中耳炎是鼓室内外气压不平衡所造成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主要原因是咽鼓管的阻塞,引起中耳的负压或者真空状态,导致渗出或者分泌的作用亢进所导致。常见于冬春季节,小儿和成年人都可以发病,是小儿常见致聋原因之一。

中医怎样治疗?

处方一

金藤花20g,连壳15g,赤芍15g,桔梗6g,柴草6g,药菖蒲30g,芎藭15至25g,香附10g,泽泻10g,菊花10g。

1、口苦口干,咽痛明显,加苦胆草12g,木贼10g;

2、大便干结,加大黄6g;

3、兼风寒表证,去菊花、连壳,加川桂枝6g,防风10g;

4、耳胀闷,头疼如裹,加牛舌草(包)15g。

上药先使用清水浸泡半个小时,煎煮两回,药液对匀,分两回服,每天一剂。

用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处方二

1、姜芥9g,木通9g,连壳9g,苦茶9g,山茶根9g,蝉蜕6g,桔梗6g,药菖蒲6g,鱼腥草15g,棒草3g。

2、肝经湿热盛者,加苦胆草或者山栀9g;

3、兼肺燥,加沙参9g,麦冬9g,元参9g;

4、兼鼻塞,涕多,加苍耳子9g,苻蓠9g;

5、积液粘稠,属瘀浊阻滞者,去姜芥、蝉蜕,加桃仁6g,红花6g;

6、发病过程迁延反复不愈,系肝肾不足者,去姜芥、蝉蜕,加慈石30g,骨碎补15g,冬青子15g;

7、因过敏造成发病者,加杜蒺藜9g;

8、大便秘结,加大黄9g。

用水煎服,每天一剂,3日为1个疗程,可连用3个疗程。小儿用量酌减。

同时配合用1%赤根素滴鼻,鼓膜穿刺抽液1至两回,鼓室内注气后视不同情况注入药物,如为急性期或者积液为浆液时,注入泼尼松龙0.3mL,如积液粘稠呈冻胶状,注入0.5%至1%糜蛋白酶1至2mL;因过敏致发病可服息斯敏,每夜1粒,没有效果时可加用气管炎菌苗皮下注射0.2mL,逐次递增0.1mL,每星期2回。

用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