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枫桥夜泊》:穿越千年的神秘钟声

 小红马2400rw2v 2018-06-09

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短短二十八个字,却有无穷的意蕴,尤其那来自寒山寺的夜半钟声,穿越千年的悠远时空岁月,依然敲击着我们的心灵。
  诗歌开首一句即营造了寒冷凄清的气氛来烘托诗人的羁旅之感。“月落”是视觉感受,“乌啼”是听觉感受,“霜满天”是身体触觉的感受,此一句不仅意象密集,而且诉诸不同的感官,是全息性感官感受的结果;“月落”“乌啼”“霜满天”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客居舟中,思乡情切,因伫立船头,而失眠思乡之人会倍觉时间缓慢难熬:月慢慢地沉落,霜寒一点一点地加重并侵袭诗人,这些都是诗人在百无聊赖中的感受;霜本在地上草上,何以会“满天”?大概诗人但觉满天寒气,仿佛如霜,或者月色凄冷,霜雾弥漫,似已在空中融为一体,不辨何为霜何为月也!
  诗人伫立船头良久,夜深霜重,因返舱入睡,却辗转反侧,不能成眠,惟有对愁而卧。首句月色霜寒的冷感意象给人以凄清之感,而江枫渔火的热感意象则与之形成鲜明的色调对比!只是夜晚之时,江畔之枫何由得见?盖桥既名“枫桥”,岸边自有枫树,或者亦有“湛湛兮江上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的由“枫”而“愁”的由诗歌传统积淀而来的情感心理联想!“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江枫”“渔火”皆与愁有关!孤身漂泊在外,夜宿舟中,寒霜砭人肌骨,诗人加倍思念家的温暖,却无亲人相伴,所“对”者惟有“愁”而已!
  夜深人静,寒山寺的钟声亦格外深沉激越,似乎有意来“到”客船敲击诗人的心灵,使半夜不眠的诗人平添无穷思乡愁绪!而这撞击着诗人心灵的钟声也仿佛穿越了唐宋元明清的历史,穿越了千年的悠悠岁月,依然撞击着现代人的心灵。可是这夜半钟声的神秘魅力究竟来自哪里?我认为关键在于此一突如其来的佛门钟声不仅唤起了诗人思念尘世故乡的愁绪,亦惊醒了诗人和读者对滚滚红尘的执迷,唤起了他们对灵魂永恒故乡的思恋。何以此一钟声有此效果?关键在于钟声传来之前的契机营造!前面两句的景物气氛无不在启示着生之死灭,从而构成夜半钟声当头棒喝的条件。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乡愁又岂止是思念尘世的家乡?诗人在红尘中挣扎,为功名漂泊他乡,于日常状态中对此并无了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月的沉落意味着事物的消失,鸦啼本是死亡和不详的象征,寒霜是死寂的意象,而秋则为一年正走向终结的季节,秋天之枫叶亦行将凋零,这一切都启示着生命正在死亡和必将死亡的命运!当此特殊的环境契机中,佛门钟声适时而来,如当头棒喝敲击着诗人的心灵,亦深深撞击着深陷尘世欲望中迷途而不知返的现代人的灵魂,恐亦将穿越未来的时空岁月敲击所有时代人的心灵,唤起他们心中永远的乡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