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有一首诗,让您入骨噬魂:《枫桥夜泊》

 巳丑牛 2018-12-31

浅睡中的钟声、清晨的鸦雀的叫声,敲打着羁旅人的无眠,姑苏城外的凄清难比诗人心头的凄冷。

《枫桥夜泊》是诗人张继在南走途中夜宿姑苏客船时写的一首七绝。天宝14年(公元755年)12月16日,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挑起叛乱。唐朝的军事力量外重内弱,短时间内叛军就攻下了唐朝很多地方,整个河北、河南大部都被叛军占领。

总有一首诗,让您入骨噬魂:《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张继于天宝12年(公元753年)进士及第,在人生最关键时候,他抓住了机会。这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儿,就在张继满怀信心,等着朝廷分配安置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了,朝廷自顾不暇,玄宗也在天宝15年(756)年,带着杨国忠、杨玉环仓皇逃奔四川。对于张继这些候任的学子自是无暇过问。

当时南方的政局相对稳定,尤其是江、浙一带比较富庶,文风也极盛,很多文人、学子纷纷南走,张继就是其中的一员。

总有一首诗,让您入骨噬魂:《枫桥夜泊》

仓皇南走

人生在最得意的时候,遭此一劫,可谓是:扬子江心断缆崩舟,万丈悬崖登空失足。仕途不利不说,还得疲于逃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这种情况下,《枫桥夜泊》诞生了,上天给诗人张继带来了不幸,张继给我们留下了一首伟大的作品。

这究竟是幸与不幸?又有谁说得清楚。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总有一首诗,让您入骨噬魂:《枫桥夜泊》

对月抒怀

张继的这首七绝意象密集:前两句写了破晓时分将要落下的月亮、树上跳跃鸣叫的乌鸦、江边的枫叶、船上的渔火,还有浅睡的诗人,营造出一个凄清、凄冷、静寂的氛围。后两句则写出了姑苏城、寒山寺、寒山寺的钟声以及诗人客居的船只。意象虽多,但都是经过诗人千般推敲、万般斟酌精挑细选出来的,景物的搭配与诗人的内心活动高度统一,也给我们展现出深秋江南的美好景致。

总有一首诗,让您入骨噬魂:《枫桥夜泊》

冷月孤独

意象的密集也说明了诗人思绪的不平静、心情的复杂。他的无眠是他自己的失意和人生的不利造成的,其实与寒山寺的钟声真的没有多大关系。

从“霜满天”就可以看出来,霜花本来是附着于地面、树上的,诗人却把它写得满天都是,这并不符合实际,可是对于诗人的情绪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在诗人的世界里,到处都是严霜,这是诗人的一种自我感觉,也是诗人真实的感受写照。其实不是“霜满天”,而是“愁绪满天”啊。

总有一首诗,让您入骨噬魂:《枫桥夜泊》

夜半钟声

相比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愁”,张继在意象铺陈、环境描写上要更胜一筹,李煜的“愁”我们是感觉不到的,而张继的“愁”,我们却是可以切身体会的。

相比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愁”,张继的《枫桥夜泊》在意境上更大气,也更胜一筹,李清照的“愁”是“梧桐细雨”、“黄花满地”的闺中之愁,张继的愁是人生之愁,家国之愁,羁旅之愁,也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总有一首诗,让您入骨噬魂:《枫桥夜泊》

难眠待晓

对于张继的《枫桥夜泊》,清末著名诗人、经学大家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评论道:作者不过夜行记事之诗,随手写来,得自然趣味。诗非不佳,然唐人七绝佳作如林,独此诗流传于日本,几妇稚皆习诵之。诗之传与不传,亦有幸有不幸耶!

上世纪90年代,由陈小奇作词、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就是改变自张继的《枫桥夜泊》,此曲问世,就风靡一时、传唱海内外,成为华语流行歌曲中的经典之作。这也说明了诗中的意境能够得到大家的共鸣,那种离愁、那种失意、那种孤独是普遍的一种情感。

总有一首诗,让您入骨噬魂:《枫桥夜泊》

文人当自强

《枫桥夜泊》是对笔者影响较大的为数不多的古诗词之一,提笔写字时候会想起它,失意落魄时候会想起它。只可惜,我这张旧船票已经泛黄,再也登不上年轻的客船。

时间的钟声不断地敲打着我们,余生不多,唯有珍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