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白话文献校勘零札

 芸斋窗下 2018-06-09
摘要:本文从“借音字未能补出本字”“形误字不据字形校改”“俗字误为残字”“俗语误为衍文”“疑有脱字而误增”“疑为衍文而误删”六个方面各举一例指出敦煌变文等几种古白话文献的校勘问题,并予以订正。
  关键词:古白话;校勘;订正
  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017(2007)06-0071-03
  
  古代白话文献的校勘工作常常出现的问题是:原作有误者没能正确校改,原作无误者反而作了错误的改动。下面就这两类问题举出数例讨论,以就教于有关专家和读者。
  
  1.借音字未能补出本字例
  
  敦煌变文《庐山远公话》:“昔时声少,貌似春花,今既老来,何殊秋草。”
  王重民等校录之《敦煌变文集》“声少”无校。 刘坚、蒋绍愚主编《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唐五代卷)》收入该文,亦未校改。 古敬恒《关于〈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的唐代变文校补》指出:“‘声少’,不为词。此处今昔对比,老少映衬,显然指年龄而言,与‘声’无涉。”“‘声’疑为‘年’字之误。” 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该文校注[二三六]:“袁宾校:‘声少’费解,‘声’应作‘身’。按:‘身’‘声’音近而误。”
  今按:“声”与“身”字音虽近,但“身少”亦不为词。“年少”义固相合,但绝非原文,因为无论从字音还是字形上看,“年”都不会错为“声”字。故,校作“身少”和“年少”均欠妥当。此处实应为“生小”之讹。“声”是“生”的同音借字,“少”与“小”则时相混用。即以本篇为例,如:“相公问牙人曰:‘此个厮儿,要多小(少)来钱卖?’”(《敦煌变文校注》258页)又:“相公问:‘汝念得多小(少)卷数?’”(同上259页)又:“于是帝曰:‘朕之少(小)国,喜遇上人降临。’”(同上268页)可知“声少”亦即“生小”。此词义为“幼小”、“年少”,魏晋以来不乏用例。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唐元稹《旱灾自咎贻七县宰》诗:“生小下俚住,不曾州县门。”又张焘《题亚子分湖归隐图》诗:“阿侬生小西湖住,憔悴天涯到处家。”并可为证。
  
  2.形误字不据字形校改例
  
  《摘汇奇妙戏式全家锦囊荆钗二卷・与姑叙话》:“他恁他钱物昌盛,愧我家寒自料难厮趁。”
  孙崇涛、黄仕忠《风月锦囊笺校》改“恁他”为“恁的。”
  今按:“恁他”不辞,应校改为“恁地”。文献中“他”、“地”二字因形体相近而时有讹误。如《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八回:“谁想你弄的我三不归,四捕儿着他。” “四捕儿着他”即“四脯儿着地”之误。意为四肢张开地摔在地上。这是形容人遭受打击沉重的俗语。戴鸿森校点本此句作“弄的我三不归,四捕儿,着他。” 不仅将此俗语割裂开,且因“他”字失校而致语意不明。
  “恁地”与“恁的”虽然音义皆同,但据原文字形,“他”显然是“地”字之讹,故不当将其改为“的”字。
  
  3.俗字误为残字例
  
  《续编全家锦囊・山坡羊・子母问答》:“为甚的裙儿褶歪邪也哎?为甚的乌云乱挽?这丫头有些才诈,既不偷情身挨○砖。”
  《风月锦囊笺校》[校四]:“○,残字,存下部‘�M’,疑为‘玉’字。”
  今按:“�M”乃“土”字俗写,而非“玉”字之残。《汉衡方碑》“□□□�M,家于平陆”,清顾蔼吉《隶辨》卷三注云:“‘土’本无点,诸碑‘士’或作‘土’,故加点以别之。”后“土”旁亦多加点作“�M”,如“杜”作“��”,“吐”作“口�M”,“堵”作“�ぁ薄� 原本《玉篇》“土”字或作“�M”,“圭”字或作“�ァ薄� 明万历木刻本《金瓶梅词话》“土”又作“� 保�如第一回“迳投本处一个�』Ъ摇保�1卷14页)、“将库中众�』С瞿傻纳颓�三十两,就赠与武松”(同卷15页),“土”旁又作“�M”,如“庄”又作“�帷保�4卷658页)、“肚”又作“�Α保�5卷88页)。 均可为证。梅节重校本《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将上引两处“�』А本�改为“上户”(6页、7页),并注为“有财势人家”(17页),亦不识“�M”为“土”字而误改、误注。
  又,“土砖”乃常见常用之物,“玉砖”似罕有,且身体靠(“挨”)在上面也不会弄脏衣裙。故此字绝非“玉”字。
  
  4.俗语误为衍文例
  
  《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三回:“那李瓶儿道:‘小厮,你姐姐抱,只休溺了你姐姐衣服,我就忙打死了。’”
  梅节重校本以“忙”为衍字,径删,未出校,将后一句改为“我就打死了。”(523 页)日本学者阿部泰记认为:“‘忙’是‘恼’之误,‘打死’是衍文吧!”又以“打死”为衍文。
  今按:“忙打”即“忙”,“打”是词缀,读轻声。“忙打死了”犹言“忙死了”。“打”又写作“搭”、“答”等。如《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六回:“我的姐姐,山子花园还是那咱的山子花园哩!?自从你爹下世,没人收拾他,如今丢搭的破零二落,石头也倒了,树木也死了。”“丢搭”即丢,丢弃,弃置不顾。《醒世姻缘传》第四十四回:“谁家一个没折至的新媳妇就开口骂人,雌答女婿?”又第七十四回:“雌搭了一顿。”“雌答”或“雌搭”,义为斥责、申斥。今徐州方言仍说“丢搭”、“忙搭”,如:“东西都让你丢搭光了。”“一天到晚瞎忙搭。” 据上可知,《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三回例,李瓶儿是对儿子官哥儿说:姐姐抱你,你可别在她身上撒尿,否则弄脏了人家的衣服,我就忙死了。
  
  5.疑有脱字而误增例
  
  《老乞大》:“说书罢,更做么工课?”
  郑光主编《原本老乞大》据《翻译老乞大》在“做”后补“[甚]”字。
  今按:此处不烦补字。近代汉语时期“甚么”、“甚”、“么”并用,均表“什么”义。“做么工课”即做什么功课。统观《老乞大》一书,“甚么”多用,也有单用“甚”的,如“既这般路涩呵,咱们又无甚忙勾当,索甚么早行?”(40页)“前头又无甚店子,咱每则投兀那人家……”(42页)均不必将“甚”补为“甚么”。同理,“么”前也不必补“甚”。“么”很早就有单用者,如《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又来这里作么?”《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又问曹山作么?”“作么”犹如今语“干什么”。敦煌变文中写作“没”,如:《燕子赋》:“不曾触犯豹尾,缘没横罹鸟灾?”《李陵变文》:“缘没不攒身入草?”“缘没”即“缘么”,因为什么。明代一些作品中复写作“么”。如:潘游龙《笑禅录》:“一僧与众友戏集,问:‘音’字下着一‘心’字,是么字?”《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三回:“口里�肋孢娴哪睿�不知是么。”戴鸿森校点本与梅节重校本均于“么”前增“甚”字, 实亦不必。 《儿女英雄传》则写作“吗”,如:第十四回:“俺这两条腿的头口饿了,肚子先就不答应咧,吃点吗儿再走。”又第三十三回:“人要种个吗儿菜,地就会长个吗儿菜。”亦其例。
  
  6.疑为衍文而误删例
  
  《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五回:“四包银子已久交到后边去了”。
  崇祯本和梅节重校本均删去“久”字。
  今按:“久”非衍文,不当删。“久”又用为时间副词,义为“早已”、“早就”,今徐州一带仍说。例如:“这人久死了。”“他久不干了。”“久已退下来了。”⑪下面再补充书证数条:《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夫答之曰:‘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惟树后坐一人,抗词与辩,连抵其隙。理屈词穷,怒问:‘子为谁?’暗中应曰:‘仆焦王相也。’骇问:‘子不久死耶?’笑应曰:‘仆如不死,敢捋虎须耶?’”又卷十八:“妾曰:‘我以礼纳,不得为媚惑,倘或媚惑,则摄精吸气,此生久槁矣。’”“久死”、“久槁”如同今语“早已死了”、“早已枯槁了”。启功《朱季黄先生哀辞》:“我在几十年前,曾登堂拜见过朱师母,那天我最难过,忍着眼泪,没敢掉出来,因为我的先母已久去世了。”⑫此用“已久”,与上举《金瓶梅》七十五回例说法正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