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牢记】玉米“丫子/岔子”真的不用掰!

 昵称47752223 2018-06-10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有时候,大家在玉米田会发现从玉米根部长出了小丫子(有些地方称芽子或岔子),这些小丫子是玉米的分蘖,那么玉米分蘖是否应该掰掉呢?这篇文章我们将从玉米分蘖产生的原因以及分蘖是否对玉米产量有影响两方面进行介绍。

点击下方视频观看《玉米“丫子”用不用掰》↓

蘖产生原因

1、生理原因玉米属于禾谷类作物,分蘖是禾谷类作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玉米的生长期,玉米每个节的叶腋处都会形成一个腋芽,一般情况下,除植株顶部5~8节叶腋处的叶芽不发育以外,其余腋芽均可发育。正常情况下,玉米第13或14节间的腋芽会发育成果穗。如果遇到特殊情况,玉米的顶端优势受到了抑制,玉米基部的腋芽就会形成分蘖。


2、品种特性有些品种分蘖性强,有些品种分蘖性弱。密植品种分蘖多些,稀植品种分蘖少些。


3、密度同一个品种,种植密度小的时候,容易发生分蘖现象,种植密度大的时候,不容易发生分蘖。


4、播种时间同一个品种,播种早的,分蘖多一些,播种晚的分蘖少一些。


5、土壤肥力玉米在苗期,如果底肥施用过多,土壤肥力比较高,且土壤湿度适宜,幼苗在生长期过于旺盛,有利于玉米的分蘖发生。


6、苗期高温干旱玉米苗期如遇到高温、干旱的不利气候条件,玉米的生长受到影响,顶端优势受到了抑制,而此时光照强度比较大,制造的养分比较多,从而促使植株产生较多的分蘖。


7、病虫害的影响玉米在苗期,如遇病虫害危害严重,使玉米顶端优势受到了抑制,同样有利于玉米分蘖的发生。

玉米“丫子”


玉米分蘖对产量有影响吗?

 玉米产生分蘖时,大家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分蘖的存生或生长会同主茎争夺养分水分,最终造成玉米减产。很多研究表明,在玉米分蘖不形成果穗的情况下,分蘖经过光合作用所形成的养分会向主茎转移,从而供应主茎果穗的生长。当分蘖形成果穗时,主茎与分蘖之间养分互不转移。


 通过我们多年的田间调查和跟踪发现:在玉米苗期或大喇叭口期产生的分蘖,8月初分蘖开始退化,萎缩。到8月底,分蘖基本全部干缩。到10月份收获时,除地头极个别分蘖仍存活外,田间分蘖全部萎缩。通过测产发现,玉米分蘖对玉米产量无影响。

玉米“丫子”已经退化


综上所述,种植玉米过程中发生玉米分蘖时不需要专门消耗时间消耗人工去田间掰除分蘖



登海先锋技术服务热线:400815133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