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剑川黑陶:匠人说老祖宗传承没有秘密,但烧制噙满心血和汗水

 来来永胜 2018-06-10

在云南剑川县游玩,发现有很多土陶工艺作坊,而且他们的土陶具有自己浓厚的民族特色,属于白族黑陶。对于陶艺小编有天生的兴趣,于是多停留了几日,并专程在一家叫“尚轩”的陶艺公司拍摄、体验了三天。

 

 

土陶,在中国有6000多年历史,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我们祖先的文明进步与饮食文化的转变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土陶文明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也一直没有离开我们,就是现代工业文明绝对化的今天,土陶依然顽强的存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田超是剑川县土陶工艺传承人之一,他说土陶技术曾是他们这里的一门祖传手艺,早些年几乎家家都会做,土陶产品,那是他们祖上留下来吃饭的行业。

 

 

田超说不清祖辈上做了多少年土陶产品,但在当地海门口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证明这里曾有过超千年的土陶历史。这里的人从小就会跟着大人,从陶泥、拉坯、修坯到烧制慢慢学起,他说土陶要经历十几道的工序,每一道都不能马虎。

 

 

剑川土陶大多集中在甸南,田超告诉小编,过去这里几乎家家都做土陶,特别是前些年兴起种植兰花,一时间花盆大量需要,在那时很多家土陶都是做花盆,而且是一窑接一窑的烧,后来兰花热过去,花盆没人要了,就没有活干了,为了生存大家纷纷改行,有的学木雕,有的外出打工了。

 

 

但在大家都放弃时也有不想丢掉老祖宗的手艺,坚持做土陶的,其中董月畅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坚持土陶的制作,还把单纯做花盆和容器产品扩展成精致的小型土陶生活用品,一下子打开了市场,还在2015年获得国家旅游产品金奖。

 

 

董月畅的成功给甸南的土陶艺人看到希望和方向,于是纷纷重拾旧业,回归制陶。三十岁的田超也同朋友合作,办起了“尚轩”黑陶公司,并成为剑川规模较大的黑陶生产作坊。

 

 

其实剑川的土陶同其他地方的产品还是有很多不同,它完全是黑色的,具有漂亮的金属光泽,而这黑色也是在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让人爱不释手。

 

 

在“尚轩”陶艺公司小编特意等待拍摄他们土陶烧制过程。烧窑是在一个由土坯搭建的非常简易的土窑里,窑的规模也不大。师傅说,现在烧制的都是小件,虽然东西不大,但每窑的价值都有好几万。过去烧制花盆个头都很大,但不值钱。

 

 

几个师傅先是把做好的土陶产品小心的码放好,这些看似很杂乱的摆放其实是非常精心的,是由最有经验的老师傅摆放的,要求疏而稳固,既要多装也有通烟通气。不能挤压更不能倒塌。

 

 

然后将窑口封死,在窑底部点火。他们使用的都是木材烧火,而这一窑使用的是拆迁房子的旧木料。先是用小火慢慢把窑内湿气熏干,然后逐渐加大火力,最后要掌握在800度左右温度不能再高了,这也是土陶的标准烧法。

 

 

在烧制的最后阶段要“烟熏”,这也是产生黑陶的关键,他们使用当地产的松树“明子”材料,将明子点燃产生黑烟灌入到整个窑中熏制,使陶器的表面完全黑化。经过差不多20多小时的烧制和烟熏后停火。此时将窑门打开,一股热浪扑面,小编悸动的心已经迫不及待。

 

 

此时前一天放好的东西基本都是原样摆放着,除了上面有些浮灰和多了几块掉下来的土块,基本没有变化,码放的非常好。

 

 

用长钳子挑出一把小壶,上面依然烫手,轻轻擦拭掉上面的浮灰,黝黑湛亮,泛着金属光泽,很漂亮,烧制的非常成功。

 

 

田超说并不是每窑都能完全成功,也有烧坏几件或整窑报废的时候。昨天夜里在加温时,他感到温度有些高了,一时还很担心,赶紧撤火。他几乎一夜没有合眼,先是严格控制温度加温,早上开始熏黑,一环扣一环,丝毫不敢大意。

 

 

田超说土陶这一行在当地一直是这样口口相传,手把手教,其实家家都会做,虽然没有什么机密,但靠是心血的付出与认真的态度,过去做花盆相对简单一些,而现在做茶具、酒具、炊器、花瓶和一些生活用品,同过去的土陶花盆有了很大的差距,要学习很多美术知识、现代生活理念,还有不断创新的意识。

 

 

目前剑川黑陶在国内虽然影响不大,但只要看过的人都会有兴趣和惊喜,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是由于完全是手工制作,成手师傅又很有限不好找,总体产量还不大,往往是有了订单也做不出来。这次烧制只是装了半窑就开始烧了,是客户加急定制的,需要春节前拿到货。

 

 

中华土陶,可以说是几千年古老文明的承载器,它伴随着我们的祖先一路走来,见证人类的智慧与进步,今天依然未曾离我们而去;剑川黑陶,经过当地人的不断努力和挖掘,已经不单单是继承和沿袭,还要不断发扬光大,让这白族的传统文化走出大理、走出云南,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