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剑川黑陶探秘,那些土黄色的陶泥是如何经过24小时的煅烧后变黑的

 闲人雅器 2020-01-12

去云南剑川探秘剑川黑陶,上次说到师傅们用他们玩了几十年泥巴的手,让普通的陶泥瞬间变形,成了待烧的陶坯,而这些泥坯自然晾干后,几位女工把它们打磨的光滑圆润后就可以拿去放进窑里烧了。

“尚轩阁”一般要半个月才烧一次窑,那天我去剑川的第二天就赶上了烧窑,运气还确实不错,那天要放进窑里烧的器物大大小小一共有六百多个,烧窑之前自然是装窑了,把它们放进窑里摆好玛齐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现在窑已经装好了,但要经过煅烧的半成品陶器现在都是土黄色的......

当然,这么重要的活肯定是由把桩师傅亲自来完成的啦,把桩师傅姓蔡,名叫蔡焕然,今年58岁了,他那天还生着病,但装窑的活看起来简单却是一点都不能马虎的,这六百多个器物可是四个师傅辛苦了半个月才做出来的,出一点纰漏那就前功尽弃了。

蔡师傅亲自来装窑,他干这一行已经四十多年了,那几个师傅基本上都是他的徒弟,大家也都亲切地称呼他大师傅,他把大大小小的器具一层一层地放好,检查无误后就开始封窑门了,封窑门的砖基本上都是每次烧窑时一直再用的,所以大师傅很快很熟练地就把窑门封好了。

早就等在一边的小师傅赶紧过来,用和好的泥再把窑门封好加固,把砖缝都用泥堵死。

其他几个师傅都来帮忙,糊泥的糊泥、架柴的架柴,而不放心的大师傅又爬上窑顶仔细检查了一番.....

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点火了,大师傅用打火机点燃一根松树明子,然后放在架好的柴下面,很快窑膛里就炉火熊熊了,蔡师傅告诉我们,这烧窑和炖汤是一个道理,火要慢慢地烧,温度也要慢慢地升上去......

窑门封住了,火也点上了,还在生病的大师傅也回家休息了,其他师傅们也回到作坊里继续干着自己的活,每隔一段时间就轮流过去看看火、加加柴,窑就这样烧着,天慢慢地黑了,而封住的窑门里也越来越红。

很快就到了晚上11点,此刻距离点火烧窑已经过去了八个多小时了,师傅们要准备闷窑了,大师傅回去了,晚上的把桩师傅就是二师傅李杰奎和“尚轩阁”里黑陶技艺的传承人田超了。

田超是剑川县土陶工艺传承人之一,也是“尚轩阁”的老板之一,那晚大师傅不在,他和二师傅就负起了全责,他俩先爬上窑顶从烟筒往下观察着。

我也爬上窑顶去看了看,透过烟筒那个洞看下去,窑里的土陶器皿已经被烧的通红,田超说这时候的温度已经快接近600度了,我站在窑顶只感到一阵热浪袭来,赶紧用相机拍了张照片就下来了。

也许是觉得温度还不够高吧,二师傅又在炉膛里加了不少柴,接着他们拿来一大麻袋松柴,迅速把松柴都扔进了火里......

松柴全扔完后,二师傅立刻找来几块很大的砖石将炉火封了起来......

小师傅也赶过来帮忙,用泥先把正烧着火的炉膛封好,然后爬上窑顶,用一个大罐子堵住烟筒,再糊上一层厚厚的泥,不留一丝的缝隙......

这样,整个窑就被湿漉漉的泥土封上,小师傅告诉我这叫“闷窑”,必须做到没有一丝缝隙,这样窑里正烧着的陶器就能被这松柴燃烧的烟给熏黑,原来如此,剑川黑陶原来是熏黑的,不是烧黑的。

窑里的烟还顽强地通过缝隙钻出来,师傅们也不停地用泥堵着,这方法有点像农村里熏腊肉呢,不过那窑里的那些陶器真熏黑了么,咱们等下集开窑再看吧!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