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雨上 Vae新歌+精选珍藏合辑 许嵩 00:00/03:39
“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清明节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 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 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 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 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 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融融春光下诗人抒写了无尽的感慨,个中滋味令人咀嚼不尽。 诗人想入仕途却又忐忑不安; 欲走进无拘无束的大自然,却又于心不甘。 种种矛盾的情绪扭结在一起, 寓情于景,寓情于境, 自然而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此诗是诗人在与朋友聚会园林中即兴所至, 诗文描述了清明时节的情景。 下阙诗文表达的就是对于两位好朋友的寄语, 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希望和祝愿。 通篇读下来,不难发现,欢乐的小聚会中,不免透露出了诗人朋友目前不堪的处境,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无奈的心情。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 唐.韦庄 满街杨柳绿丝烟, 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 女郎撩乱送秋千。 公元890年(唐昭宗乾宁三年),韦庄在鄜州过寒食节, 此间他曾到城外踏青游赏,将见到的春日美景和当地的民俗写成了五首七绝。全诗语言清新典雅,格调婉曲优美,清爽怡人,令人回味。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全都融注在他细腻的笔端。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 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 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这首诗所写的应该作者早年读书生活的真实情况, 清苦,寂寞,孤独。 为了前程,临窗攻书,发奋苦读, 过着山野僧人般的清苦生活。 即使在清明节,没有像平常人那样外出踏青,去欣赏山花烂漫的春景,也没有邀约友朋饮酒作乐。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