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弥渡县境内的三条古驿道

 君子养源 2018-06-10


弥渡史称“白国故地、西汉旧郡、十赕沃壤、六诏咽喉”,是通往滇西和滇西北的交通要道。古代过境弥渡著名的古驿道有清溪路、开南古道、祥弥蒙古道三条。


清溪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进一步略通云南,派遣常頞修筑通滇道路。常頞在李冰修筑的“僰道”基础上向前延伸,经石门(豆沙关)、朱提(昭通)、汉阳(威宁)至建宁(曲靖),全长二千余里。由于道宽五尺,故史称“五尺道”。


东汉时期,“五尺道”继续延伸。其路线是蜀(成都)——僰道(宜宾)——石门(豆沙关)——朱提(昭通)——汉阳(威宁)——存马(宣威)——建宁(曲靖)——滇池(昆明)——云南县(今祥云)——弥渡。另一条“灵关道”经过延伸,也从成都——灵关(芦山)——严道(雅安)——笮都(汉源)——邛都(西昌)——青蛉(大姚)——云南县(今祥云)——弥渡。“五尺道”与“灵关道”在弥渡白岩驿站汇合后,经桥头哨、天马关桥,上定西岭、三哨、凤仪,达到叶榆(大理市下关),又经永昌(保山)、腾越(腾冲)、掸国(缅甸)到达身毒国(印度)。今境内桥头哨——定西岭还可以看到古道遗迹,沿途大都有青石铺路,宽处5米,窄处3米,路中心镶着长条引马石。石板上遍布着千百年来留下的马蹄坑迹,深7~11厘米,口径长20厘米,宽15厘米。并有明、清时期石刻遗存。


唐天宝战争后,南诏归附吐蕃。四十二年后,南诏王异牟寻与唐王朝剑南节度使韦皋在点苍山会盟。当年六月,唐王朝派礼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袁滋,带着“贞元册南诏印”,从长安出发,经成都、沿“五尺道”延伸线路、经弥渡红岩到达南诏都城(大理古城),代表唐王朝向南诏王异牟寻颁发了“贞元册南诏印”,修复了唐王朝与南诏西南各民族的团结友好。


弥渡是历代朝廷官员和南来北往客商进入南诏的咽喉要道,只有通过弥渡才能在叶榆(大理市下关)交汇,西出国境。


唐代樊绰所撰《蛮书》中,将“五尺道”、“灵关道”的延伸,称为“清溪路”。《蛮书》载:“清溪路从成都经雅安、大树堡、西昌、会理进入云南。从拓东节度城至安宁馆一日……至云南驿一日……至白崖驿(红岩)一日,至龙尾驿一日,至苴咩城一日。”这条国际性的古驿道,统称为“南方陆上丝绸之路”。


开南古道 此道形成于唐代或以前,唐代樊绰所撰《蛮书》中对此专门记述。该古道从下关龙尾城出发,经过凤仪、翻定西岭,沿箐而下过天马关桥,经桥头哨、古城,到白崖驿站(红岩)、甸中(新街),过报恩寺桥到达弥城。然后出西门经谷旗营、高旗营、大庄哨、过云津桥,上景东坡,经小密祉、密祉铺文盛街、过凤凰桥,下定边(南涧),再经云县、缅宁(临沧)至孟定、沧源中缅边境一线。或经开南(景东)、宁洱(普洱)至景洪、勐海中缅边境一带。开南古道也称茶马古道。


祥、弥、蒙古道 此道起于云南驿,至弥渡后有两条路可通:一条自云南驿,经高官铺、清华洞、王家山、饭甸、总府庄、长坡岭、阿古里(今天桥营、下海子到达弥城;另一条仍起于云南驿、经前所、马街,上水目山,过大龙潭坡,经小铺子、新庄、黄矿厂、白总旗、上海子到达弥城。云南县城(祥城)到弥城全程20里。然后出弥城西门,过天渡桥(即西大桥),经龙门邑进入蒙化箐,经桃园哨、石佛哨,过龙箐关到蒙化城。弥城到蒙化城全程70里,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宏祖(徐霞客)曾亲历此道。同时,祥、弥、蒙古道也是祥、弥两地“走夷方”(商贾到中缅边境一带做生意)的道路。(来源:大理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