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山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目前,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其中,就地级长治市来说,下辖长治县等县,市县同名,而且这个名字是明朝皇帝所赐。 一 首先,在地理位置上,长治地处晋东南,晋冀豫三省交界,全境位于由太行山太岳山环绕而成的上党盆地中。早在夏商时期,该地区属冀州,并建有诸侯国黎国。黎国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灭。春秋时期,该地区属于晋国。战国时期,晋国被一分为三,今长治市一带属于韩国。公元前348年,韩国在今长治市一带置上党郡。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上党郡的争夺,成为秦国、赵国长平之战的重要因素。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剪灭六国,建立秦朝,并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上党郡即为其中之一。东汉时期,上党郡属并州。公元213年,也即东汉末年,上党郡入冀州。公元220年,魏蜀吴三国鼎立,上党郡复归并州,属魏国。公元304年,上党郡属前赵。公元578年,北周分上党郡置潞州(是为潞州建置之始)。公元583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上党郡废,移潞州于壶关。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在位时,改潞州为上党郡,隶冀州。 三 到了唐朝这一历史阶段,改上党郡为潞州,并置都督府。公元733年,唐玄宗在位时,潞州、上党郡属河东道。河东道是唐朝十道之一。五代后唐庄宗初,置潞州。宋朝建立后,该地区为隆德府、大都督府,隶河东路。金国占据中原地区后,潞州隶河东南路。河东南路治所在平阳府(今山西省临汾市),辖境包括今山西省中阳县、灵石县、昔阳县以南,河南省武陟县以西的黄河以北。元朝建立后,潞州属晋宁路。公元1231年,潞州隶平阳路。 四 最后,明朝时期,嘉靖皇帝赐府名为“潞安府”赐县名为“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这便是“长治”的由来。清沿明制,潞安府治今长治城。清朝灭亡后,原潞安府所领各县均属冀宁道。1930年,各县直隶山西省。1946年6月,长治市升为地级市。目前,山西省长治市长治辖10个县、2个区、1个县级市。总面积约为1386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343.54万人。 文/情怀历史 |
|
来自: 昵称VChmUhmv > 《情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