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鸿老师从胎、釉、纹饰、器形等方面,结合大量图片,系统讲解课康熙朝不同时期瓷器的特点和鉴定要点,内容丰富、实用、系统。 【徐鸿老师微信公开课截图】 以下内容节选于徐鸿老师微信公开课语音,由鸿观收藏编辑整理 (节选康熙瓷器特点,详细内容略) 康熙这一朝六十一年,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康熙早期的瓷器还保留着明末的遗风:青花发色比较粗、昏暗、深沉;一些民窑会有浑浊感,绘画风格受到明代晚期的影响,民窑的画法非常具有写意的风格。修胎也跟晚明有些相似,粗犷,尤其是罐子、瓶,底足也会有跳刀痕和火石红,这些都跟晚明时期的风格比较相似。到了康熙中期,进入了康熙朝最鼎盛的时期,开始使用上好的国产青料,风格非常硬朗,烧出来的发色非常漂亮,高白釉能够做到蓝白分明,非常典雅。 【康熙瓷器欣赏】 (节选康熙瓷器胎釉结合处的真品特点,详细内容略) 瓷胎好的瓷器在胎釉结合处的地方,有一层薄薄的光泽,就像江南这边的蒸团子,团子蒸好以后冷却,它上面就会有一层光泽。真品的胎釉结合处就是这样的一种光泽。这一圈儿光泽是宽窄不均匀的、颜色深浅也不相同的,有的地方会很清晰,有的地方基本上没有或者很弱,这是真品糯米光泽的特点。如果见到这种光泽宽窄相同、颜色深浅一致,而且一圈连续的非常清晰干净,就要当心了。 【微信公开课图片】 (节选康熙瓷器与光绪瓷器在胎、釉和修足方面的区别,详细内容略) 康熙的胎淘练的非常细,同样的器形、同样的尺寸和高度,康熙的瓷胎比光绪的薄,但是手感却比光绪的重,胎体非常细腻就是原因。康熙的修足薄,从乾隆开始修足就厚,就更不用说光绪了。光绪的修足手摸上去,明显的感到它上面颗粒比较粗,感觉毛毛的、凹凸不平。同样的一个五寸盘,康熙的足墙比较直立比较薄,而光绪的足墙就会厚一点,没有康熙那么高,力度也没有那么大。康熙的紧皮亮釉,就像我们隔着一厘米厚的玻璃,看玻璃下面的字和画,字画在玻璃的下面,很深沉。而光绪的釉,虽然也隔着一厘米的玻璃,但感觉字和画是写在玻璃表面上的,比较漂浮。 【微信公开课图片~光绪瓷片】 |
|
来自: Bao5685 > 《学习瓷器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