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年11月14日

 昵称51072646 2018-06-11
黄文迎讲座启示录之——
会学习的人,不会是单纯的记录员
    10月9日晚,留日博士、中科院化学所科化公司总工程师、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安徽师范大学1993级毕业生来我院讲座,其主题是“青春、大学、梦想”。在讲座中,黄博士介绍了她的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情况、他在异国求学、工作的经历和感受,其中给我印象非常深的是他介绍的学习方法。

    黄老师说他自己在学生时代是玩得越多,学习成绩就越好,想必他是个既会玩又会学的人,原因是她的学习方法很科学。他介绍说,在课堂上要分秒必争,一堂课学习的东西需要在当堂课上消化掉,在老师讲课停顿的时候,自己就可以好好记记和思考。他还开玩笑地说:“我最喜欢老师讲着讲着停下来的时候,因为我终于可以松口气好好消化当堂课所学的内容。”黄老师也将这种方法引入到他的教学中,他介绍说:“一堂课前3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我讲课一般只会讲前30分钟,在前30分钟里,学生们进行边学边消化,这样学生的思维跟得上,并且知识会记得更牢。后十几分钟,大家可以讲讲故事,聊聊学习情况。”是的,在课堂上消化知识内容,可以使知识及时在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这比课后化空余时间进行巩固的效率要高许多,效果也会好许多。

    看看我们的学习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上课的时候纯粹地抄老师课件上的笔记,抄完了终于松了口气,因为可以休息了,这种“休息”其实就是与同桌小声聊天、玩手机、弄指甲、看小说、闲得东张西望。真的好可惜啊,时间就这样白白地在指缝间流掉了,而我们却不以为意,继续糊涂,有时候还会埋怨老师讲的太快,是自己来不及记笔记,甚至还为整节课记笔记的行为发出“劳苦功高”的成就感。等下课铃声一响,连忙关起书本和笔记,去做其他的事,很少会想到“我上课光顾着记笔记,笔记的内容我还不清楚”。就这样,在一天下来的学习中,我们重复着“记笔记——玩”的恶性循环。那我们为什么不及时巩固和思考知识的内容呢?其原因是我们的惰性心理在作祟——课上不及时消化所学知识的,心想:“没关系,我课下再看”,哪知课下又做别的事情了;课下没及时巩固的,心想:“晚上回去再看,什么时候在抽个空余时间再好好总结”,哪知什么时候都很忙,总是没有时间来巩固和复习。啊!悲哀,极大地悲哀!

    说到我个人,我有时候太高估自己了,惰性也会使我丧失学习的理性。俗话说:站得越高,跌得就会越重;期望越大,失望也会越大。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心态和学习方法很重要。课堂上跟进老师的节奏,将课件上的有形的笔记尽可能最大程度地转化为脑子中无形的记忆电波,效率和效果是最重要的,而笔记的工整与详细与否是较次要的东西。

    我该觉悟了!
2011.11.12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