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5.对死者尊称的行为规范

 解决人生问题 2018-06-11

35.对死者尊称的行为规范

译解  武老夫子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人生问题

【原文】天子死称为“崩1”,诸侯死称为“薨2”,大夫死称为“卒3”,士死称为“不禄”,庶人称为“死”。在床曰“尸”,在棺曰“柩4”。

【译文】天子死称为“崩”,诸侯死称为“薨”,大夫死称为“卒”,士死称为“不禄”,庶人称为“死”。死人在床称为“尸”,已在棺内称为“柩”。

【说明】本节描述的是对死者尊称的行为规范,为了对死者表示尊重,所以对他们的死亡要用不同的称呼。

——————————————————

【注释】1.崩:(bēng绷)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书·顾命》:“越翼日乙丑,王崩。”《国语·周语下》:“景王崩,王室大乱。及定王,王室遂卑。”《孟子·公孙丑上》:“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後崩,犹未洽於天下。”《荀子·儒效》:“武王崩,成王幼。”这里用为帝王去世之意。

2.薨:(hong轰)《管子·大匡》:“使公子彭生乘鲁侯胁之,公薨于车。”《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鲁文公薨,而东门遂镣适立庶。”《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於冢宰三年。”《尔雅》:“薨,死也。”《孟子·滕文公上》:“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韩非子·和氏》:“及厉王薨,武王即位。”《礼记·曲礼下》:“天子死称为‘崩’,诸侯死称为‘薨’,大夫死称为‘卒’。”《史记·魏公子列传》:“昭王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3.卒:(zú足)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诗·小雅·蓼莪》:“我独不终。”《公羊传·隐公三年》:“大夫曰卒。”《礼记·曲礼下》:“天子死称为‘崩’,诸侯死称为‘薨’,大夫死称为‘卒’。”《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四年卒。”

4.柩:(jiù旧)装有尸体的棺材。《尔雅》:“虚者为棺,实者为柩。”《谷梁传·宣公八年》:“先迁柩于庙。”《礼记·曲礼》:“在床曰尸,在棺曰柩。”《说文》:“柩,棺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