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的沉淀与升华,品悟儒者的五大智慧结晶,句句都受益终生!

 孤山一松鹤 2018-06-11

千年的沉淀与升华,品悟儒者的五大智慧结晶,句句都受益终生!

智慧结晶一:懂知行合一,方可有得

儒者非常强调以天为则,以史为鉴,这就是要奉天法古。以天为则就是要效仿自然,顺从自然。对于自然,对于天地万物,我们必须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去理解它,而不应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去随意地改变它。这不仅仅是道家的思想,也是儒家的思想。

知天命、知天意、知天道,也就是知道自己的历史使命,即历史使命感,从而顺应既定的条件、背景和凭借,乘势而为,百折不挠地向着命定的方向前行,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你学问再广博,如果不能把握知识的要领,那做这学问也是没用的。但是你能够把握它的精神要点,又不如你去实实在在地做。“知”必须要落实到“行”,落实到“行”才是最重要的。

千年的沉淀与升华,品悟儒者的五大智慧结晶,句句都受益终生!

智慧结晶二:调整心态,不过分求完美

“内圣”就是自己的修养要高,那么怎样提高修养呢?就是以君子为榜样来要求自己。但是,仅仅提高内在的道德、修养是不够的,还必须强调“外王”。“外王”就是所谓的“事功”,即不仅要有内心高明的修养,还要把它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并做出成绩来。

希望能完美的解决问题或事情,是人的一种正常心态,对此无需担心。但,过度苛求完美,而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就属于一种病态的完美主义心理。俗话说:金无足金、人无完人。因此,过分追求完美,岂不是庸人自扰?

如果做任何事情,都过度苛求完美,而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一旦不能达到,就郁郁寡欢、频频苛责自己或他人,就属于一种病态的完美主义心理。

要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以及客观环境,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注意追求的目标不要过高。

千年的沉淀与升华,品悟儒者的五大智慧结晶,句句都受益终生!

智慧结晶三:和而不同,要懂得包容

同自然不用合了,不同才需要合,但合不是融合,而是结合,二者区别在于融合后为一体,而结合才是真正的合而不同。合而不同,表示一种接受,即我的观点虽不同于你,但认同你提出不同看法的权利,从而彼此相“合”,而不至于互相诋辱,甚至大打出手。就像水与油同时“合”于一个杯子中,相互“礼让”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但并不相融。

我和你关系好,敬重你的人品,但不代表我一定要同意你的主张。我反对你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并不意味着对你个人道德品质的否定。待人做事有原则、有分寸、有底线。这,才是君子。

千年的沉淀与升华,品悟儒者的五大智慧结晶,句句都受益终生!

智慧结晶四: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道不可以忘,怨不可以记。这样,情绪经常保留在积极层面,你心的器量便是海量,能真正走向宽容的境界。宽容是心灵上的一种默契和认知,它需要器量,宽容是心胸的宽阔,正谓“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价值发生碰撞在所难免,在凡民之间有的因鸡毛蒜皮小事发生冲突,有的竟致酿成悲剧,事后才后悔不已。

只要不是原则问题,没有什么不可商量的,该妥协的就妥协,该退让的就退让,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交往也是宽容艺术的恰当运用。

千年的沉淀与升华,品悟儒者的五大智慧结晶,句句都受益终生!

智慧结晶五:中庸处世,才是人生大道

中庸并不是不辨是非、不讲原则、调和矛盾、一团和气,或保守固执、不前不进、甘居中游,而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是为人处世的基本方法,也是实现“和谐”的基本途径。

此外,中国的养生学受儒者学说的影响,也以中庸为重要的指导原则。如喜、怒、忧、思、悲、恐、惊本来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然而七情过度,也会物极必反,导致疾病甚至暴亡。

凡事皆有度,必须适可而止,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超过一定限度就会适得其反。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劳逸结合,学会放松,忙中偷闲,懂得休养生息,并不断消除负面思想情绪,才能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同时保持身心的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