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雕大讲堂】认识传统的玉石雕刻工艺

 来来永胜 2018-06-11


  在现代,如果你有业余雕刻爱好,只需购置一台玉雕机(两千元左右),买上一些专用磨头工具(几十元即可),再淘上两块小玉料,就可以自己动手雕刻了。要是你具备一点美术基础或有相关爱好,一星期左右就能有“作品”出来;要是做得好的话,或许很快就能把投资成本收回来。确有一些无师自通的人,因为喜欢,把琢玉作为了事业,甚有收获,亦乐在其中。但以前雕玉,使用这最传统雕琢工具的前辈们可没有这么轻松。



  程序复杂 从前的玉雕很难掌握


  以前,没有三五年的磨练是难以掌握玉雕技术的,原因在于雕刻工具和设备的大不同,加之传统授艺规矩的约束和对基本功的要求。


  学玉雕必先得踏钎铊,这是很累很脏的活,而且仅是第一道工序。有的一踏就是三年,甚至有一辈子干这行的。钎铊是开料的必用工具,有大有小,钎铊用后是载铊(小钎铊),这两种工具是用作出坯造型的。


制玉工序之透花


  整理是用压铊一类的工具,也包括杠棒、扎眼、钩铊;打眼是用砂钻。如果是做炉瓶的,有膛子的活还得用形态大小不同的掏铊;有环的还得用上手弓,做链子也离不开手弓。这些工具都是铁制的,都得用锉刀锉。


  我们那时雕玉的“作凳”上还备有锉刀、撬刀、刮刀,工具箱里尚备有剪刀、钳子、铁皮、插条、榔头和小铁板等工具,现在一概都不用了。那时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作为“应知应会”,三年学徒满师时要经过考核的。


制玉工序之打钉


  老“作凳”必备三块板:脚踏板、丫杈板和挡砂板。“作凳”旁有一口铁锅,用以盛砂水,《天工开物》上有插图。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玉雕艺人制作使用工具的能力,也直接影响其技艺的高下。在雕刻过程中,修理工具亦是重要的一环,且需要灵活运用。虽说只有十几根轴杆(工具),却能灵活应用。学徒时,我曾去上海参观学习,首先对高手们所用工具进行观察和研究。


玉雕机


  善雕者必善用工具,行话说:“三分技术七分工具”,是概括性的总结。快慢好坏都取决于是否能合理使用工具。在过去,工具与金刚砂结合起来才能雕刻。砂亦分粗细,“作凳”上的砂一般要分六七档,恰当用砂也是经验之谈。高手们每天下班都要“敲砂”,时间长的要半小时,而我等学徒三两下就完事了。我们现在见到的雕刻工具始于七十年代初,这一改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摆脱了陈旧的传统方法,改变了几千年来的“治玉必用砂”的历史。



  目前雕刻工具分得更为精细,已有五百种之多,想用什么工具拿来就是。品种和型号越来越多,有利于初学者能较快地进入雕刻之门,亦为精雕细刻创造了优越的条件。现在所用的是金刚石磨头工具(人造钻粉),最初多用天津恒源厂出产的,后改用常熟、太仓两地三四家私人厂生产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但目前还比不上日本、韩国和美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