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厶、私、了、子、大、人”造字的精确笔画可看出,古人造字非常严谨,不论是青铜器,还是竹简上古文字,绝不是那么简单,一点一划一个弯勾都有讲究有来头的。只有真正了解古人造字理法据,再研究和思考古代文字时才有依据和标准。在这些很多怪字的竹简中,如、“坐”字、似“戈”的“弌”字、辛苦的“辛”字,以及“圆”、“拼”、“急”、“宴”、“桌”、“棹”、“货”、“坚”等字,如不认真细心研究,是不能知道其中奥妙所在。以“坐”字为例,特别是下边有“二”的字,竹简中连续出现了两次。早期篆文“坐”字是说“两个人相对”,“二”的意思是古人没席地而坐在地上,而是坐在高于地面的土炕上。该字本义是主宾双方盘腿炕上,一起饮食交谈,就跟东北人在炕头吃饭喝酒一样,这才叫“坐”。通过这些早期竹简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古人最早写的“坐”字是不带中间那一竖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