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并不信奉禅法,但却相信因果,所谓“种善因,得善果”,正是因为有着对因果的认识,才让很多人愿意与人为善。 因果不是迷信,更不是自然法则,而是人生的道理,是我们行事的基本准则。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我们都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园丁,我们要想在自己的人生中得到别人的关爱和帮助,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幸福、美满和快乐,就要自己先以如此的态度对待别人,这就是种善因才能得善果。 佛经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回释迦牟尼佛走到一个小村庄里,他向一位老农夫托钵,农夫却对佛陀说:“五谷杂粮都是我耕田播种得来的,你既不耕田又不播种,何以要饭吃?” 佛陀微笑着说道:“我每天也都在耕田播种,只是我不是在农田里耕种,而是在众生心中耕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播下善因的种子,让每一颗善因都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你布施给我,就像是在浇灌心中的那颗善因的种子,当我度众生时,你的供养便在里面。” 佛家常讲“种善因,得善果”,天地浩大,冥冥之中因果就在其中左右着我们人生的方向。比如一个人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怒气冲冲地回到了家,心里十分窝火,于是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也很不高兴,就狠狠去踢打身边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老板撞伤了;老板受伤之后心情更加不好,想起在公司发生的事,索性便把这人给开除了。 这一整套的事件发展虽说很巧,但世事却往往就是在这样巧妙的规则下运行着,而左右这一切的便是因果。种下了恶的因,到头来得到的也是恶的果,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想通了这一点,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便应该多种善因,多结善缘。 南怀瑾大师曾引《佛说善恶因果经》中佛陀对弟子阿难的话说:“今身率化诸人作诸功德者,未来世中必作豪富长者,众人敬仰四道开通所向对偶。今身好喜燃灯续明者,生在日月天中光明自照。今身喜布施慈心养命者,生处大富衣食自然今身好施人饮食者,所生之处天厨自至色力具足聪慧辩才寿命长远。 “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一阐提得千倍报,施持戒比丘得万倍报。若施法师流通大乘讲宣如来秘密之藏,令使大众开其心眼者,得无量报。若施菩萨诸佛受报无穷,又复施三种人果报无尽,一者诸佛二者父母三者病人,一食之施尚获无量之报况能常施何可穷尽。” 南怀瑾大师说,佛陀这是在教导我们施恩于人,施的恩越多,得到的报偿就越多,因此向佛的人应该广施恩德,与邻为善。广施恩德,与邻为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看古代的一些地主乡绅,他们在遭逢大饥之年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开粥棚,给那些衣食无着的人以恩惠,帮他们渡过难关。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朴素一点说,其实就是因为内心中的善念。为善者懂得与邻为善、与人为善,而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施恩于众人。佛说的施恩能得报,今世的施恩能得到来世的报偿,我们不知道是否会有来世,但施恩总是没错的,而且在很多时候,我们施恩于他人,同时也是施恩于自己。 有两个农夫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一袋优良的种子,于是两个人就把种子分了,跑回各自的农场里面种植。 其中的一个农夫比较自私,他知道农作物的传播方式,因此知道如果自己把优良种子像以前那样种植的话,也会让邻居受益。他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于是便想出了一个“高招”,他把自己的田地用高高的围墙围了起来,不让风把作物的花粉吹到邻居的田地里去,为了防止其他的授粉方式,他还驱赶蜜蜂、鸟类,终于,在授粉期过去之后,他觉得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由于隔绝了作物对外传花授粉的渠道,作物的成长受到了影响,几茬过后,作物的良性就再也体现不出来了。 而另一个农夫则不然,他也知道农作物的传播方式,但却没有隔绝起来独享好处,而是大大方方地种植,并且在第一次作物收获之后,他还故意多留下了一些种子,将它免费送给附近的邻居。这样没过多久,邻居们就都种植上了优良的品种。更令人高兴的是,由于这种新品种得到了大范围的种植,它的良性基因很好地保存了下来,这个农夫和他邻居的粮食产量得到了成倍的增加。 前一个农夫的做法是与邻为壑,生怕别人占去他一点好处,最终结果如何呢?他自己的好处也慢慢消耗殆尽了。 我们的人生就是如此,没有什么事情是能够独自久长的,一件好事,只有把它传播出去,才能够让它更长久。譬如西方很多的企业家,在临死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的财产捐出去给社会,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们明白,无论给子女留下多少钱,都不如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这就需要他们把财富传播出去,施恩于他人。 我们说这些企业家虽不向佛,但却拥有佛心,而对于我们当前社会而言,我们正是缺少这份佛心。不懂得施恩于他人、于社会的道理,每个人都自扫门前雪,只关注自己的点滴利益,但却不明白在一个人人都自私的社会中,即便是想保护住自己的点滴利益也是不可能的。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是善是恶,我们自己心里清楚,别人的心中也明白。每个人人生的目的与意义,都是要自己去建立的。所以,要想在自己的人生中收获一路的善果,我们还是应该自己主动在心中播下善因。 -主播- 君君,河南焦作人,教师,热爱文学,音乐,旅行,诵读。热爱生活,善良博爱,愿用柔情温暖的声音,带给在迷茫中迷失的朋友们一丝慰藉…… ↓↓↓点原文听108首佛歌 点写留言写感悟↓ 与智者为伍,与善者同行!感您慈悲学习此善知识,愿您法喜充 大智若愚,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意思是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 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致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 同样是忙,有的人忙得一团纷乱,忙得很辛苦;有智慧的人,按部就班,忙得气定神闲。所谓“人忙心不忙”,有的人懂得交办,有的人懂得授权,有的人懂得分工,有的人懂得指挥。 很多复杂的事物,经过能干的人化繁就简、提纲挈领,虽然事情多,但一点也不觉得忙。因此,懂得忙中偷闲的人,就是再忙也有安闲的时刻,不至于忙得讨厌生活、讨厌忙,他反而喜爱忙,从忙的当中只觉得人生很充实。这样的忙,人生会活得很有意义。 “终身逌然,不知荣辱之在彼也,在我也”,这就是人生哲学。人为什么要外面人讲你好,你才觉得自己好呢? 外面跟我毫不相干,在我自己,我认为好就好,爱笑就笑,爱哭就哭,跟别人毫不相干。 拾起是幸,放下是福。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是不必在乎的,有些东西是必须清空的。 该放下时就放下,你才能够腾出手来,抓住真正属于你的快乐和幸福。 树木把枯黄的落叶放下,长出一个美丽的春天。 苍穹把灰色的云翳放下,才有一个灿烂的晴空。 把沉重的郁结放下,就有一个快乐的人生。与智者为伍,与善者同行!感您慈悲学习此善知识,愿您法喜充 |
|
来自: 高山仙人掌 > 《人生禅意2018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