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读紫砂源起传奇

 做个有慧根的人 2018-06-12

紫砂这一陶器,展现出儒释道文化的高度融合,文人士大夫比之为玉,“君子比德与玉”。僧人饮茶,参悟,把偈语刻制到紫砂壶之上;普通百姓也饭后饮茶解腻。如此充满魅力的紫砂怎样起源的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哪些紫砂起源的神奇故事。

翻开《阳羡茗壶系》这本成书于明崇祯年间的紫砂重要书籍,却给紫砂的成型覆盖上了神秘的传奇色彩,并被长久传颂,聪明的宜兴人民一直在营造着紫砂这一陶界奇葩的“高端”氛围,让它在努力的区别于民间日用陶器,努力跻身于“上层社会”。

《阳羡茗壶系》是这样记载紫砂的创始的:

“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瓷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炼,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

金沙寺僧?

“卖富贵土”“贵不欲买,买富何如?”这是始陶异僧,不是同一位,他把“五色土”紫砂泥矿推荐给丁蜀人民。

也读紫砂源起传奇

始陶异僧

两位僧人完成了紫砂泥料的发现和技艺。这注定了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紫砂的神奇性和独特魅力。

但是传说为什么选择僧人呢?

紫砂弥陀有自己的见解:

1、紫砂壶和茶是紧密相连的, “新到吃茶,曾到吃茶,若问吃茶,还是吃茶”,“吃茶去”的赵州禅师影响深远,自此“禅茶一味”永不再分。这是传说选僧人原因之一也。

也读紫砂源起传奇

赵州禅师

2、文人参与茶事,中国儒释道三位一体

中国文人对茶事热衷非比一般,苏轼这个大文豪留下了“浴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从来佳茗似佳人”等诗句,把茶比喻成“佳人”可见爱茶不是一般,不仅爱茶还喜欢“斗茶”,不仅喜欢“斗茶”,还在饮茶后神思泉涌时,参禅悟理!文人的神秘色彩和影响力远不如僧人,再说中国有文人相轻的毛病,选谁做紫砂的初创者,他人都有意见,得了,还是选个僧人吧。

紫砂源起的充满神话色彩的传奇故事,注定了也是文人参与的结果,他们的流传时代应是明末,紫砂壶开始被士大夫、文人接受并广泛应用之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