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陪伴天使|他们,会拥有怎样的未来?

 玖玖家政 2018-06-12



一个懂事得让人心疼,一个害羞得近乎封闭。他们将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会拥有怎样的未来?

余细香

协作者陪伴天使


走访完,心里很难平静。作为一个母亲,有两个景象一直无法忘却。都是四年级的孩子,一个小声地说:“我没有时间做作业,因为放学后我要到店里干活,挣钱给爸爸治病。”一个低着头,不怎么回答你的问话。


一个懂事得让人心疼,一个害羞得近乎封闭。他们将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会拥有怎样的未来?


 无论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正视:我们的家庭,抗风险能力太弱。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问题,我们的美好生活随时可能是昙花一现。


因病致困是不是目前流动儿童乃至中国大多数家庭致困的主要原因?这是我一路在想的问题。这两个家庭因为底子薄,基础差,因病致困,我们可以看成是个案、特例,那像我们志愿者这样的家庭——父母有体面的工作和收入,孩子能上京城的重点中学,遇到像他们这样的重大变故,能免于贫困吗?我问跟我一起走访的两个像我孩子般大小的志愿者,他们的回答都是否定的。是啊,我自己做了20多年的民政工作,遇到的困境家庭和困境儿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有几个不是因病致困的?


抗风险能力太弱,这不也是国人普遍焦虑的主要原因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完全靠个人近乎不可能,西方国家的经验是靠完善的国家福利体系和较高的福利水平。我们能这样吗?不能说这些年国家没在这方面做努力,城市医保、新农合、低保、大病救助,等等,我们的福利体系在跟进,但明显,还是不够,至少我们的孩子,家庭遭遇变故后,绝大多数就直接陷入不能健康成长的境地。


与此相对应的问题还有,要真正帮助到这些家庭,除了经济的支援,对服务机构的要求比较多。在这两个家庭里,如果要最大限度或者说从根本上帮到他们,一个需要帮这个家庭打赢车祸的官司,一个需要联系地方政府,争取大病救助。如果要直接帮到这两个家庭的小孩,需要学校或社区有配套的支援,如社区辅导、学校辅导等。


 最后,对走访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示极大的佩服和尊重。从市中心到沙河,坐地铁要一个多小时,到城乡接合部的村里,一般要靠步行,步行两三公里是常事。这需要体力和耐心。



愿有爱的您,

加入“陪伴天使”,

明媚孩子的整个童年

 

点击以下链接,

了解“陪伴天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