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奇萨满——齐齐哈尔宗教历史文化综述之九

 萨满巫师 2018-06-12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拨乱反正落实宗教政策,齐齐哈尔宗教工作宗教场所逐步得到恢复,慢慢走上正轨。记得1995年,我作为齐齐哈尔市政协《鹤城时报》记者曾经随调察组到圣弥勒尔教堂、大乘寺等宗教场所,就“钉子户”迁出寺院进行调查。2000年前后,全市宗教场所基本全面恢复。近年来,在研究地方历史文化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古今齐齐哈尔宗教,总体感觉可以用“多元”来形容。古老的萨满教,辽金的佛教,清代的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以及民国时代根据宗教文化衍生出的慈善组织——五教道德院,林林总总,令人揣摩,值得思考。萨满教是什么教?齐齐哈尔的萨满教是什么样的? 

部落萨满

 

我相信,在世界范围内,古代北方各民族部落都存在过以崇拜自然、始祖、神灵为三大特征及表现形式的萨满教。这种原始信仰延伸的历史链条很长,远远超越了社会制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齐齐哈尔区域内的萨满教可以上溯到石器时代,有先民的地方就有存在原始宗教的可能。至清代,萨满教在齐齐哈尔定居的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中依然生生不息。萨满消失也不过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事。

达斡尔族萨满多出现于祭祀、祭祖、求雨等场合,经常性的表现形式是给人治病。达斡尔族称萨满为“雅德根”,称萨满服装为“萨玛西克”,神为“巴尔肯”。“巴尔肯”有很多,有什么神即称什么“巴尔肯”。顺治年间,达斡尔、鄂温克族迁居嫩江流域,以莫昆为单位建起村屯。按照传统,各个莫昆均有自己氏族的“雅德根”。“雅德根”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影响力很大。

早年,达斡尔人有患病后杀牛祭神,人死后杀牛或挂马皮祭祀的旧俗。据华凌阿《达呼尔索伦源流考》记载,康熙三十一年(1692),在一些不良萨满的蛊惑下,这一恶习在黑龙江城达斡尔、鄂温克中大肆流传,杀牛马成风。祭祀时“雅德根”念诵“基拉奇、马鲁”(也称吉尔齐,墨鲁,应为俄罗斯人的神祗)等咒语,导致部分百姓极度贫穷。面对萨满不良行为,黑龙江将军衙门采取紧令,将监管不力的副总官、佐领、骁骑校、领催一并处理。同时通会驻齐齐哈尔的一千达斡尔、索伦兵以及一千锡伯兵,如有违者,按照级别处罚交纳牲口,违犯的士兵军棍责罚。

对于萨满的正常活动,中外史志资料均有记载。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 俄国使团领队伊兹勃兰特·伊台斯途经齐齐哈尔城时就曾经看到,居民“都是多神教徒,信奉鬼神,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全都是萨满,也就是说,他们供奉并能召请撒旦(即神祗)。午夜时分邻人们常常聚集在一起,有男也有女。其中一人往地上一躺,挺直身子,站在周围的人立刻同声发出可怕的号叫,另一些人则敲鼓。一时间号叫声此起彼伏,持续两个小时,直到躺在地上的那人鬼神附体。在长时间号叫后,他站起来,告诉人们他到了哪里,看见了和听到了什么。然后他回答所有在场的人想知道的一切事情。我在该地时,每天夜里都听到各处信奉恶魔的人的号叫声。”这位外国人还写道:“他们在室内一根柱子周围,在离地约一俄丈处缠上鹿的肠子,就此挂上一张小弓、几支箭、矛和其他武器。他们崇拜这些东西,如叩拜神像一样向这些东西磕头。

 

萨满法术

 

流人方式济《龙沙纪略》记述了康熙末年齐齐哈尔萨满跳神驱病情况:“降神之巫曰萨麻。帽如兜鍪,缘檐垂五色缯,条长蔽面,缯外悬二小镜,如两目状。著绛布裙。鼓声阒然,应节而舞。其法之最异者,能舞鸟于室,飞镜驱祟。又能以镜治病,遍体摩之,遇病则陷肉不可拔,一振荡之,骨节皆鸣,而病去矣。

在齐齐哈尔各村落,每个莫昆都有各自的族萨满,其跳神方式也基本上相似。据西清《黑龙江外记》记载:“达斡尔病,必曰祖宗责怪,召萨玛跳神禳之。萨玛,巫觋也。其跳神法,萨玛击太平鼓作歌,病者亲族和之。歌词不甚了了,尾声似曰‘耶格耶’。无分昼夜,声彻四邻。萨满曰祖宗要马,则杀马以祭;要牛,则椎牛以祭;至于骊黄牝牡,一如其命。往往有杀无算而病人死,家亦败者。然续有人病,无牛马犹宰山羊以祭,萨满令终不敢违。

民国时期黄维翰在《呼兰府志》中记载:“满洲家祭预取吉日,是日黎明,恭迎祖宗匣于前。祭祀者之家祭器有哈吗刀(刀形以铜或铁为之,四周有孔系以连环摇摇有声——原注),轰物(以木杆为之,长二尺有半,竿首缀铜铃数枚)、抬鼓、单环鼓、札板、腰铃、裙子、盅、匙、箸、碗、碟、几架、槽盆(杨木为之,长约五尺,上宽二尺,底半之,为祭时宰猪去皮毛及承肉之用)诸类。是日同族成范助祭,祀于正室西房炕上。……家萨满二人捧香碟,烧年期香讫。萨满系腰铃,持哈吗刀。族人系单环鼓,童男二人系札板相与乐神。萨满歌乐词三章。每章毕,主祭、助祭成行叩首礼,礼毕乃宰豕去皮,折为十一件,熟而存之,盛小槽盆。萨满手摇轰物,歌乐词三章。主祭、助祭者行礼如前。萨满复歌乐词一章,乃息灯烛。族人击大鼓,童男敲札板,萨满手摇神铃,歌乐词六章……祭期以两期为率,富者或延至六七日。萨满或男或女,名数多寡,随家丰俭。

萨满教长期存在于黑龙江原住民社会,特别是农村,在社会生活中主导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索伦总管衙门、黑龙江将军衙门、齐齐哈尔副都统对此是熟悉的,极少出现禁止行为。清代以后,萨满活动并未停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消失。在清代,萨满活动并非没有规范。乾隆年间,清廷颁行《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对满洲萨满教所祀神祇、祭祀种类、各祭仪注、神辞、神器都做了明确规定。因此,萨满教有民族宗教性。

记忆萨满

 

如今,萨满教已成为历史遗风,萨满舞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老一辈人脑海深处,萨满是抹不去的记忆。例如,伪满时期曾经活动在齐齐哈尔屯一带的大萨满们的跳神活动,还留存在穆仁先生(达斡尔族毕力扬氏,齐齐哈尔屯人,曾任齐齐哈尔民族中学校长)等达斡尔长者的记忆中。在卜林、吴维荣、何文成等达斡尔族学者的文章、著作中,也能找到萨满踪迹。

据《达斡尔族村屯录》作者之一的何文成先生记载,在齐齐哈尔各村屯,每个家族都有祖神庙和野神庙。各世居“莫昆”都有自己氏族的“雅德根”(萨满)。民国时代,曾经有何氏的景贵,鄂氏的来全,杜氏的芒海、双海,甘昌(鄂氏)的松海,安氏的帕喜,杨氏的老七,以及其他姓氏的康福生、图木日、果格乐(女)等众多萨满。每年春节至“二月二”,是雅德根的“托若托勒贝”(会神期),屯里屯外的人们赶着牛羊,带着钱物及各种贡品前来祝贺,求神保佑的更是络绎不绝。有一位名叫杜恩的萨满,通晓满汉文,其卦卜的本领轰动临近村屯。

据穆仁先生介绍,当时的齐齐哈尔村是由五个自然屯组成的,一是大屯(希格爱里),东哈雅屯(齐齐哈尔哈雅),西哈雅屯(即三家子,瓜尔本格日),额依格日屯,以及楚阿客屯。其中前三个屯子规模较大,而大屯(希格爱里,即今齐齐哈村)最大。伪满时期,有几个大萨满很“厉害”。其中两位德姓的叔侄萨满十分有名,长辈叫高德,侄子叫满宝,两人所代表的神是一个。他们的萨满活动一直延续到齐齐哈尔解放。当时,齐齐哈尔屯还有一位女萨满,被称为“额门昆雅德根”。“额门昆”的意思是女性,只是不知道她代表的是什么神。

 

萨满神器

 

据穆仁先生讲,能做萨满的人,往往是体弱多病的人。经过萨满的点化后,经本人和家族同意才可以“出满”(民间口语讹称“出麻”)。当一个大萨满并不容易,要会一些绝活,用这些技能与附着在病人身上的魔作斗争,以取得跳神仪轨的成功,为族人治病。

在梅里斯东哈雅屯的毕力扬哈拉(杨姓氏族)中,清末的时候曾经出过一个大萨满,是穆仁先生太爷辈的人,大家称他为“雅德根沃塔奇”,即老祖宗的意思。他所代表的是哪个神自己从来不跟任何人讲,包括亲属谁也不知道。他能在水中盘腿大坐,吃饭喝酒。据穆仁先生讲,印象中,“雅德根沃塔奇”在1940年的时候已经八十岁左右,身体依旧十分硬朗,但很少参与氏族或其他的社会活动。“雅德根沃塔奇”离世前,把“萨玛西克”(萨满服装)隐藏起来,并立下遗嘱:如果家族之中有谁“出满”,就说明是自己显灵了,“出满”者必须达到在火中跳神三天而不受外伤,能在水中潜伏三天不换气等要求才可以被家族允许。家族之中有个排行第七的人(被称为杨七爷)曾经一度要“出满”,因为达不到遗嘱要求而不被家族认同。也是由于当时进行土改,杨七爷对“出满”之事也不了了之。

据卜林先生《达斡尔萨满跳神行巫见闻追忆》记载,1932年,他曾目睹驰名齐齐哈尔和布特哈的乌力斯哈勒氏名叫寿铁的萨满,为满足群众祈求神灵保佑太平的目的(当时匪患横行),到龙江县敖宝屯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祭神萨满跳神会。寿铁请来帮忙配合的萨满是齐齐哈尔屯的千寿萨满,当时四十多岁,正值壮年,嗓音洪亮,唱起神曲优雅动听。跳神当日,在达斡尔族群众中很有威望的奈门浅哈雅屯的女无神衣萨满“敖吐西”也赶到敖宝屯参加跳神。据卜林先生描述,有一些齐齐哈尔屯的妇女献上活羊做祭品,为孩子求神免灾。

在梅里斯达斡尔族自治区的东哈雅屯,也有几位大萨满。有一位“雅德根”叫“特穆尔”,姓乔,代表的是石头神(吴维荣先生记其为化木村人。杨优臣先生回忆,其原在齐齐哈尔屯,后迁入化木村)。穆仁先生大约在1940年左右时见过“特穆尔雅德根”跳神。“那是一个夜晚,在屋子的外面,他亲眼看见‘特穆尔雅德根’在跳神过程中用手将硕大的磨盘托起,从自己身体的一面平移越过身体后放到另一面。当时有许多围观的人,大家对其翻滚石磨的手法瞠目结舌,十分惊叹”。就在那天晚上,其他人还见识了大萨满上刀山(脚采铡刀)的绝技。当时齐齐哈尔屯归龙江县管,“特穆尔雅德根”在龙江县和扎兰屯等地的达斡尔族中非常有名,请他跳神的人很多。

除了守家待地的萨满外,也有类似“游方”的“雅德根”。在东哈雅就曾经有过一位,名字叫“楞子雅德根”(据卜林先生记载,“愣子”是海格屯人)。据说他能呼风唤雨,曾经与人打赌唤雨而至,赢得酒喝。当时喝酒要到东北距屯子三十多华里的卧牛吐村。两人分别前往,当那位输家以最快的速度骑马抵达酒家的时候,“楞子雅德根”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因为他总是打赌而不作正经的法事,因此法力越来越小,导致精神失常而逝。

伪满时期,东哈雅还有一个“雅德根”,被人们称为“十不全”,不知是什么意思,此人跳神不多,去世较早,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这个外号。

乌力斯·卫戎先生曾经撰文指出,达斡尔人的萨满为氏族萨满,通各种神,没有特殊地位,为氏族成员跳神治病,每年正月十六日或五六月间举行“斡米纳”仪式,为全族祈福吉祥。达斡尔“雅德根”不分男女性别都可以充当,平时在家中生产劳动,在神事活动时则成为神的代言人,倍受族众尊敬。达斡尔的萨满教既没有传教之风,也没有寺院等活动场所,萨满是实行个人单独活动,长期以来,保持了自然宗教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谁也不知道齐齐哈尔最早的萨满是谁,谁也不记得谁是齐齐哈尔屯最后的萨满,但齐齐哈尔屯这片养育了达斡尔人的神奇的土地,承载着先人的梦想和今人的企盼,在萨满舞蹈的旋律中生生不息。如今达斡尔族萨满舞蹈已经被相关方面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是,有谁继承下来,传承下去?失传的东西再捡拾回来,实属不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